除此之外,李琳还站在吐蕃豪酋朗阿克章的角度,模拟出了吐蕃军的伏击情况、战术运用、兵力调配。
“彼时,种朴、童贯率军自东而来,欲解一公城之围,却未料吐蕃军已设伏于东侧山谷之中。地形之险,若我军贸然进入,必遭伏击,损失惨重。然我军急于救援,未及详察,致使大军陷入困境。若非我神机左军临危不乱,反应迅速,及时调整战术,以奇制胜,击溃了吐蕃军的精兵,童贯又率我神机左军的马军绕道西侧,利用山势掩护,突袭敌军后方,恐我军必将遭受重创……”
李琳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战场局势的精准把握。她仿佛亲临其境,将每一场战斗的惊心动魄都呈现在众人眼前。“再看此战,我军虽最终取胜,却亦付出沉重代价。究其原因,一在于情报不明,对敌军布防一无所知;二在于轻视地形,未将地利纳入考量。反观吐蕃军,虽兵力不及我军,却能巧妙利用地形,设伏于险要之处,以逸待劳,若非我军应变及时,胜负尚未可知。”
随着李琳的讲解,宗泽等人不禁点头称是,心中对李琳的轻视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佩。
随着分析的深入,李琳指出宗泽、王禀以及童贯当时采取的策略,也不是最佳应对。
随着李琳的讲述,沙盘上的小旗与标记不断变换,模拟着各种可能的战术调整与结果预测。
宗泽等人被这种直观且生动的教学方式深深吸引,原本的轻视与不服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敬佩与反思……
从始至终,赵俣都没有说一句话。
没办法,在军事上,赵俣是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在这种情况下,赵俣要是乱插手,对于前线将士来说,可能会是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对此很有自知之明的赵俣,干脆就将军事方面的事交给李琳,交给章惇和曾布,交给前线的王厚等在历史上证明过他们自己的大将。
这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
这次的课,李琳一直给宗泽等人上到了天黑。
分析完神机左军在青唐地区的最后一战之后,李琳强调:“今后,我神机军每战过后,队长及低级监军以上军官皆必须参与战后总结,各级监军皆要将总结过程书写下来,送来教我批阅,此事将成为你等升赏重要凭据之一。”
如果是在此之前,李琳说出这样的话,给他们布置这样“没用的任务”,他们中的一些人,不说肯定不照办,但阳奉阴违总是难免的。
可经历了这次的战后总结,众人无不大感受益良多。
关键,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所以李琳的要求也不算过分。
再者说,一支军队一年才能打多少场仗,就算是好好做战后总结,又能得了多少时间?
退一步说,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那他们也不配当将官、当监军了。
所以所有人都应道:“诺!”
离开枢密院,跟赵俣回后宫的路上,李琳由衷地说:“谢官家!”
李琳很清楚,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如果没有赵俣力挺她,给她创造机会,她是绝不可能接触到军事的,更不可能让这些名将听她上课。
随后,李琳还主动亲了赵俣一口。
赵俣被李琳这突如其来的亲昵动作弄得微微一怔,随即他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
赵俣轻轻握住李琳的手,低声说道:“你我之间,何须言谢?能助爱妃一展所长,朕之所愿也。”
月光下,两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似乎连带着他们的心也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