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华丽丽的逆袭

出于对辽国的恐惧,宋神宗坚持支持后者。

结果,二股河修成后次年,发生曹村大决堤,黄河夺淮入海,冲垮黄河下游水系,制造了庞大的黄泛区,全国十五分之一的产粮区沦为人间地狱,沿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面临坍塌和瓦解。

到了宋哲宗时期,赵煦急于治理回河之灾青史留名,不顾黄河故道河床已经很高的事实,想让黄河回流故道。结果,去年黄河从黄口决堤,断绝东流,向北冲去,将山顶的禹庙都冲没了,河北与山东各州县都因自然之怒而损失惨重。

——在德州以北的许多区域,躲过洪峰的百姓不过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沧州以北则更为严重,幸存者仅占原先人口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整个河北成为渺无人烟的千里赤地,所能贡献的粮赋降为回河闹剧前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

这就是历史上极为著名的三易回河。

经过这三次的回河工程,最后导致河北、苏北、山东的好多地区都被冲成了白地,可谓千里无鸡鸣,萧条无人烟。

毫不夸张地说,经过这些年的闹腾,三易回河不仅没有达到前几任皇帝想要的战略目标,还使黄河随意改道,黄泛区遍布,导致河北等地的农业生产退化,政治经济文化秩序瓦解,北方防御体系基本丧失,河北的诸多军事重镇也被破坏殆尽,朝廷费了大量的钱粮进行救灾,以至于国库极度空虚,绝绝对对加速了赵宋王朝的衰落。

关键,有一点地理常识的人就知道,黄河改道是因为黄河泥沙堆积导致原来的河床抬高的正常现象。

你说,前面那几个白痴皇帝,非得没事找事,干这损人不利己的事。

关键他们把这个烂摊子留给了赵俣。

更可气的是,赵俣还不能不管。

历史上,当北宋王朝被灭后,黄河依然是个烂摊子,赵构拍拍屁股跑到南边建立了南宋王朝,把治理黄河的重任交给了金国。

原本因在靖康之耻中大肆掠夺而强盛富饶的金国,就因为接盘了北宋王朝的烂摊子,使得大量国家财政用在了治理黄河上面,不堪负重导致国力衰弱,最后被蒙古所灭。

当蒙古在中原建立元朝后,也一直深受黄河泛滥的影响,最后在元末又爆发了水灾,冲出了一个一只眼的石人,挑动了黄河天下反,短短百年的元政权覆灭。

可见治理黄河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一旦没处理好没准就会促成灭国之祸。

而“三易回河”样作死工程就好比拆炸弹,剪错了一根线,却引爆了三颗炸弹,直接把自己和后来的金、元全部坑死。

历史上,直到明朝,老朱家的历任皇帝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才彻底治了这黄河水患。

看这段历史,你说赵俣能不收拾这个烂摊子吗?

其实,章惇早就想跟赵俣谈治理黄河的事了。

只是,去年的黄河大爆发成为宋代以来最大的人祸,作为宰相,章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也是章惇最容易被攻击的地方之一。

而旧党,包括新党中的那些保守派,还有那些惦记章惇屁股下宰相之位的人,全都在憋着劲准备用此事来攻击章惇。

也正是因为如此,章惇才一直压着此事。

如今,再不治理黄河,可能就晚了。

加上,赵俣第一个临幸了章楠,给了章惇信心。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