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改革怎么可能不流血

随后,蔡京又将他所负责的卖废品和发行“盐引债券”这两件事向赵俣做了汇报。

用了蔡京一段时间,赵俣发现,蔡京是真好用。

能力强不说,蔡京这个人精力还极为旺盛,不论赵俣让他负责多少事,只要给他权、给他人,他都能干好。

关键,赵俣让叶诗韵算了一下,蔡京所负责的事情全都在按照预期进度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又全都在可控范围内。

所以,赵俣干脆让蔡京配合章惇主抓经济,一些重点项目,赵俣都是亲自点蔡京的名,让蔡京负责。

谁都能看得出来,赵俣在重用蔡京,蔡京的前途不可限量。

而从赵俣的用人上,就不难看出,赵俣走的其实还是改革变法的路线,也可以说,赵俣还是选择继承赵煦的施政路线,赵宋王朝的整体定位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这很重要。

要知道,定位决定战略,战略决定策略,策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决定成败,成败决定走向,走向决定趋势。

只不过,赵俣没有赵煦那么急。

而且,赵俣正视所有问题,敢于让旧党去揭开新政存在的问题。

关键,赵俣跟他背后的张纯和叶诗韵多数时候能在新旧两党争执不休之际,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改革。

这个节奏其实真挺好。

只是,党争这事,还是不可避免。

等到蔡卞和苏辙分别汇报完他们各自主持的反腐进度,张商英、李清臣、苏轼汇报完他们考核官员的进度。

就到了最热闹的自由奏事阶段。

第一个出来奏事的就是韩忠彦,他说:“哲宗即位,尝诏天下实封言事,献言者以千百计。章惇既相,乃置局编类,摘取语言近似者,指为谤讪,前日应诏者,大抵得罪。今陛下又诏中外直言朝政阙失,若复编类之,则敢言之士,必怀疑惧。臣愿急诏罢局,尽裒所编类文书,纳之禁中。”

中书舍人曾肇也附和说:“祖宗以来,臣僚所上章疏,未尝编写……今编录既非祖宗故事,又有限定年月。且元丰八年四月已前上至国初,元佑九年四月十二日已后下至今日,章疏何为皆不编类,而独编此十年章疏,臣所未喻。欲乞指挥,将中书、枢密写人等并各放罢。”

这事其实很简单,就是章惇为了强行推动新法在控制舆论。估计他也怕赵煦看到这么多反对的声音,放弃变法改革,才在这十年间实行这样的高压政策,想要强行推动新政。

如今,赵俣上台了,不仅允许所有人向自己上奏章,还允许所有人向自己秘密上奏章。

韩忠彦等旧党自然要借着这个机会彻底打破章惇控制舆论。

赵俣没有废话,直截了当地说:“可。”

见此,章惇眼皮都没抬一下,因为他清楚,赵俣什么都知道,他已经无需再使用这么遭人诟病的手段了。

而旧党官员大受鼓舞,立即就有人站出来弹劾御史中丞安惇,附会权奸,屡兴大狱,天下疾怨。

如今,社会上有二惇、二蔡一说,也就是,说章惇、安惇、蔡卞、蔡京是奸臣。

这里面最好惹的就是安惇。

旧党这明显是在拿安惇当突破口,目的是扳倒新党。

果然!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