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萧塔不烟小宝贝儿

虽说大宋现在已经开启了工业革命,但不可否认,现阶段的火车和汽车还远远无法征服广袤的世界,甚至无法穿过广袤的草原,战马依旧是这个时代无法被替代的移动生命线。

大宋的铁轨尚在铺设,从江南水乡到西北边疆,数千公里的疆域内,能承载火车的铁路不足三千里,绝大多数州县仍依赖古驿道连通,而战马,正是驿道上最可靠的动力核心。

驿站的驿卒们依旧骑着快马,将朝廷的政令、地方的奏报、商队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递。

即便是江南纺织厂生产的棉布,要运往西北边境的军镇,进入西域贸易,也需先通过漕运抵达长安,再由骡马商队转运,而商队中领头的向导马、驮运货物的役马,仍是运输链条的关键。

还有,蒸汽轮船虽能航行于大江大河,却无法深入内陆的草原与山地,那些尚未被铁轨触及的区域,战马的速度与耐力,仍是衡量交通效率的核心标准。

对于大宋的军队而言,战马的战略价值更是工业机器短期内无法替代的。

新组建的炮兵部队虽配备了蒸汽动力的火炮牵引车,但在崎岖的山地与泥泞的荒原上,牵引车时常陷入困境,最终仍需依靠战马拖拽火炮前行。

骑兵部队依旧是战场机动的主力,即便士兵们配备了较为先进的火器,却仍需战马将他们快速投送到战场侧翼,实现迂回包抄。

这幺说吧,工业革命初期的大宋,虽已点亮了科技的火种,却仍需依靠战马来搭建起连接疆域、保障国防的交通与军事网络。

去年,一场暴雨让从云地到燕地的铁路陷入瘫痪。云地运往汴京的三百列火车煤,本计划由蒸汽轨道车运输,却因铁轨被雨水浸泡后路基塌陷,几十列火车困在居庸关前动弹不得。

都转运使吕颐浩,当机立断启用备用方案——他从燕云二地征集到了数万辆马车,又招募了大量的民夫,将车厢内的煤分装,由经验丰富的马夫牵引,沿着驿道旁的泥泞小路前行。这些战马蹄部裹着防滑的麻片,在湿滑的坡道上稳步攀登,即便遇到塌方路段,也能寻着山间小径绕行。

三日后,当铁轨仍在等待抢修时,运煤的马车已经完成装运,将那三百列火车煤运到了朝廷现调来的火车上,发往东京和江南,恰好赶上东京汴梁城和中原地区的供暖问题。

这场暴雨引发的交通危机,让大宋上下更清晰地认识到,工业革命初期的蒸汽交通工具,虽在平原与江河展现出强大运力,但在复杂地形与突发状况面前,战马依旧是不可替代的应急枢纽。

总之,虽然大宋已经开启了工业革命,甚至有火车和简易的汽车、拖拉机诞生,但在短时间内,战马仍旧是大宋所需要的财富。

最关键的是,历史上,耶律大石正是得了可敦城的二十万匹战马,才让他有了西征的「底气」,支撑他在中亚建立西辽帝国,延续了契丹文明的火种。

大宋要想征服草原,有了这二十万匹战马,绝对如虎添翼。

甚至可以说,有了这二十万匹战马,大宋都可以去收复西域,西征中亚,乃至欧洲。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