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9章 ,蚌埠前线

更不要说是部队一旦陷入其中,要如何判断了。

“难怪……”

“原来如此……”

很多带兵将领都明白过来了。

为什么之前的攻击效果不好。原来根本没摸清日寇部署。

大部分的攻击,都是撞到了日寇的防御重点。

日寇确实鸡贼。似乎是预判了国军的预判。针对性的强化了防御。

所以,即使国军有猛烈的炮火掩护,想要撕开日寇防线,也很难。

而且,日寇防线,还有非常多的陷阱。

预备队也很多。

就等你冲上来。

然后迅速反击。

当你好不容易冲入日寇阵地,后面炮火停止了,日寇突然哗啦啦的冲出来,打你一个反击。

张庸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日寇反击,但是也能想象得到。

后世某些影视剧也有真实的一面。就是日寇的反击,真的非常凶残。

前线部队猝不及防,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估计所有的国军都吃过亏。

一直到晚上,沙盘才算是重新整理完毕。

这时候,所有人才明白,眼前的日寇,到底是有多难对付。

比庐州时候提升了好几个级别。

庐州的日寇,还有点轻敌大意,没有全心全意修建防御工事。

但是,在蚌埠,阿南惟几却是将周围搞的好像是立体要塞。甚至是大力气挖掘了大量的坑道。

平原挖坑道啊!

简直倒反天罡。

日寇这是学会了冀中的地道战了?

有可能。

说不定日寇还发扬光大了。

这么防御工事如此完善,国军想要啃下来,难。

恐怕需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

果然,所有人凝视着复杂无比的沙盘,都是脸色肃然。

刚开始以为是攻占一座城镇。现在看来,根本就是一座要塞。就连地下都有三层。

“专员大人,我们还继续打吗?”

周祖晃缓缓问道。

他是老实人。说话比较直接。

日寇防御如此坚固,继续打下去,似乎不划算。

想要将日寇全部消灭,国军也要付出沉重代价。

“再打几天。”张庸沉声回答,“尽可能消灭日寇的有生力量。”

“可是,日寇都窝藏在地道里面……”孙震皱眉。

“我想办法将日寇逼出来。”

“可以吗?”

“我试试。”

张庸没有将话说满。

万一日寇宁愿被炸死,也不愿意出击呢?

有时候,日寇顽固起来,真的无法理喻。

但是,他有炮弹。

如果日寇死守不出,那就将其埋葬在地下。

话说,这种单方面挨打,绝不还手的仗,他好像也是第一次遇到。

什么?

现在是夜晚?

没关系。雷达地图毫无影响。

“突突突……”

“突突突……”

开着三轮摩托车到来重炮阵地。

这个阵地总共有二十四门 。炮弹也挺多。

张庸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只要自己不在场,炮兵都会无意识的节约弹药。舍不得敞开打。

主要是担心后续弹药供应不上。到时候榴弹炮就成摆设了。

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

虽然不愿意去想,不敢去想,但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无法回避——

就是万一哪天,专员大人回不来了呢?

战场凶险,谁说得准?

之前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都殉国了啊!

“专员大人!”

有人上前来。立正敬礼。

张庸举手还礼。忽然觉得对方很熟悉。

这次没有记忆模糊。而是清晰想起了那个在江阴要塞自杀殉国的炮兵参谋。

郭宝坤。对方的名字也清楚记得。

两人五官非常相似。他甚至差点以为是郭宝坤复活。

“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专员大人,卑职郭宝乾。黄埔五期步兵科……”

“郭宝坤是你什么人?”

“报告专员大人,郭宝坤是我的孪生兄弟。我们一起考入的黄埔五期……”

“难怪……”

张庸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原来是兄弟。还是孪生。

侧面反映出一个现实,就是华夏儿女,几乎都在战场奋战。

国府规定的两丁抽一,三丁抽二,其实并没有真正执行到位。大部分的家庭,青壮年都全部上战场了。

无论你是两兄弟,还是三兄弟,或者几兄弟,最终都会全部走上战场。

老曹的弟弟曹益奇。郭宝坤的哥哥郭宝乾。

“你有几兄弟?”

“四个。”

“还有人在家吗?”

“没有了。我两个弟弟都参军了。都在第五军。”

“炮兵?”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