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高宝延的一道王令,不可能让国中有着不同利益的地方军队都听令而行。
不然,高句丽内部如同国相一般重要的职位大对卢,也不会是各部相互攻伐,胜者担任了。
对面则不一样。
六镇之乱与尔朱氏之乱后,北朝的整个秩序都是李爽重塑的。
河北、河南的府兵,江淮之地由流民组成的军队,乃至是草原上的胡骑,在他一声令下,都听调而行。
这份令行禁止的本事,不是高宝延具备的。
正因为高宝延不是什么都不明白的昏君,相反,他还相当的精明,所以才更加明白敌我之间的差距。
此时的高句丽,并不能在历史上找到多少大胜中原军队的战例。
过往的战例都是相当的惨痛,唯一的值得称颂的便是百年前夺得辽东,当时的高句丽好太王屡屡击败后燕的军队。
可那时的后燕已然快要亡国了,打败了它,又能说明什么?
高句丽的将领和士兵并不会因此而多么振奋。
高宝延的焦躁,他的大夫人看在眼中,轻声问道:
“王,何以如此?”
“大野爽出兵了,号为十万大军,欲得辽东之地。”
大夫人听了这话,还没有说什么,高宝延便握住了她的手,道:
“此时,唯有汝父,可为我国之柱石,安稳北疆了。”
大夫人听完,看着自己夫君的眼睛,并没有如高宝延所想的立刻表态,也不如他在其余两位夫人那里见到的那般发誓效忠。
“妾身之父这些年所作所为,妾身远在平壤也有所得知。若无外患,他会是大王的重臣,或许一辈子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