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麾下万余六镇兵想要进步,能够打谁?
东面是高昂、高乾,北面是李元忠、宇文泰,西面是于谨,南面是侯景、斛思椿、贾显智、贾显度。
一个都打不了。
他送上了这份文书,李爽不答应,高欢便有了借口,不是我不努力,是上面不给机会,好转移底下的六镇兵的怨气。
李爽答应了,那更好,要打高句丽的话,河北的形势必然会有所变动,高欢便有了进步的机会。
“大王以为如何?”
“辽东本是我中国之土,为高句丽所窃据,自是要收复。想那高句丽,本是汉之旧属,趁中国丧乱之际,侵占汉之玄菟、乐浪等郡,兵至辽泽,欲臣东胡,不臣之心昭然,久之,必为中国之大患。”
高欢心中一咯噔,李爽就这么同意了?
“然社稷不安,天下未平,兴师辽东,必然耗费糜多,且一击不成,恐徒劳百姓,空使高句丽有所警觉,反而不美。”
高欢的心是七上八下的,到底是打还是不打?
李爽给出了答案。
“打,也不打!”
……
屋子里,娄昭君看着高澄手中的那块玉,很是欣喜,连高欢进门都没有察觉。
“澄儿,听阿母说,待在邺城不是长久之计,你得去洛阳,进入太学,读几年经典,然后跟着秦王,立下军功,得一个勋位,将来才有出息。”
娄昭君已然为自己的嫡子规划好了未来。
虽说她和绝大多数的北人一样,不喜欢汉人那一套,教出的儿子也更像是个鲜卑人,不过如今的形势比人强。
洛阳城被修复了,虽没有了之前的繁盛,可也没有了那些掣肘。某种意义上说,如今的北魏已经不用汉化了。
高澄对于自己母亲给自己的安排,并没有什么不满。相反,在邺城待久了,高澄还是有些向往洛阳的生活。
不过他抬头看了一眼,正见高欢站在门口,有些失魂落魄的。
“阿父,你站在外面作甚?”
高欢叹了口气,走进了屋中,对着这娘俩道:
“大野爽要我和他一起北上。”
娄昭君有些疑惑,道:
“为何?”
“大野爽要攻打高句丽,收复辽东,委任我为辽东征讨大使,还说若能收复辽东,可封我为郡王,受柱国。”
娄昭君听了,回道:
“这不挺好的么?”
“好个——”
高欢强忍着怒气,才没有骂出来。
娄昭君给高澄一个眼神,让他先出去,等到高澄关上房门之后,娄昭君又吼了一声。
“澄儿,别在外面偷听,小心我打断你的腿!”
外面一阵叮呤咣啷的动静,直到高澄跑远,娄昭君才问道:
“其中有缘故?”
高欢坐在了床榻之上,有些哀叹。
这股哀叹之中,多少有着一些无可奈何。
“大野爽比我想的更清楚辽东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