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命。”辛谧跪坐在案几后,闻言拜道。
巴东方向的军事统帅毫无疑问是大侄邵慎了。
他现在已经不是监六郡军事,七八月间就已出任“征西将军”、“使持节都督荆州水陆诸军事镇江陵”,拥有整个荆州的军权。
邵勋还给他派了个军师:原单于府左长史何伦。
冗从仆射唐剑被火箭提拔,担任荆州刺史,治襄阳。
晋时都督屡次侵夺刺史权力,以至于到了最后一州都督往往凌驾于刺史之上,拥有一州实际上的军政大权,但在曹魏及晋初,可不是这样的。
一是因为非战时都督没有太多名义插手民政;
二是因为刺史乃至太守虽然无权违抗都督战时下达的命令,但有权奏报天子。
比如,青龙年间孙吴攻合肥新城,都督满宠欲率军救援,汝南太守田豫不同意,“辄上状,天子从之”。
我无法违抗你,但可以让皇帝给你下旨。
第三是幕府军师的制约。
在那个年代,军师一直由朝廷派出,有监督都督之责,一旦都督无法履职,军师直接接任。
比如,当年“(羊)祜病,举(杜)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
卫瓘、鲜于婴也都有以军师身份接管都督权力的经历。
简而言之,强化军师的地位,作为幕府副储,监视、限制都督。
只可惜这种上下相制的制度,在司马炎晚期几乎成了摆设。上下沆瀣一气,幕主礼聘从事中郎以上的幕僚(包括军师),按理要朝廷审核,但完全沦为了形式,以至于军师变成了幕主的亲信。
邵贼在考城给主母裴妃当过军师,他太清楚军师权力之重了。
那个时候,他就是主母的“亲信”,白天尊重主母,晚上也执礼甚恭,非得主母白他一眼,才敢造次,进而反复多次冒犯主母。
何伦就是去监督邵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