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有人走,有人留

在身边侍奉的还是新都王司马衍。

少年郎火气较盛,道:“这已经是邵勋第二次上门派捐了。”

永嘉七年,陈公兵临洛阳,当时便索要了钱帛、车马,现在又来了,如何不让人生气?

大家都难啊。

想到此处,司马衍不由得痛心疾首。

“给吧。”和两年前一样,司马晏非常看得开,直接说道。

说完,又叹了口气:“有一有二不可有三,邵兵第三次上门,可未必有这么客气了啊。”

司马衍一惊,立刻问道:“阿爷,你是说……”

司马晏瞪大眼睛,看着儿子,因为眼力不济,只看到個大体轮廓。

司马衍靠近了一些。

司马晏摸了摸他的脸,叹道:“你封国在梁州,别指望啦。若有机会,早日渡江南下吧。景文即便不愿见到你,却也不会多为难,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

“阿爷!”司马衍下意识就想拒绝,却被父亲止住了。

“我一身病,是走不了了,况且你可以去江南,我却不行。”司马晏叹道:“去吧,去前院看着点。邵勋要什么,给就是了,不要多话。”

作为武帝亲子,司马晏知道自己的身份非常敏感。

司马景文不过是宗室疏属,真愿意看到他过去?况且,他不仅仅有眼疾,身上也一堆毛病,强行南下的话,说不定路上就病倒了。

司马衍担忧地看了眼父亲,然后扭过头,径奔前院而去。

院中正吵吵嚷嚷。

“绢帛还有一些,钱是真没了。”王府典计苦着脸说道。

陈金根看着手里的铜钱,疑惑道:“就这一枚铜钱,便算五贯钱?”

“此乃东吴大泉钱,一当五千。”典计说道:“可不就是五贯?”

陈金根闻言笑了。

他当然知道虚值钱。

在一开始的时候,一枚铜钱就是一文钱。但随着战争频繁,朝廷开支日渐浩大,虚值钱就越来越多了,即铜钱重量增加很少,但面值大大增加。

王莽时期就铸造了“大泉五十”,一枚铜钱当五十钱用。

蜀汉、曹魏都造过“直百五铢”的铜钱,后来又出现“当五百钱”的虚值钱。

东吴的“一当五千”他还是第一次见。哦,手里还有许多“大泉五百”、“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基本都铸造于东吴赤乌年间。

当然,这些虚值钱面值离谱,在实际流通中是不太被认可的,经常会打折使用,有时甚至是打“骨折”。

毕竟,汉五铢钱重五铢,是为一钱。“大泉五百”不过重十二铢、“大泉一千”重十六铢,你也好意思当五百钱、一千钱用?老百姓不认可!

不过,朝廷是有很强烈的强迫民间认可虚值钱币值的冲动的。很多时候动辄赐钱十万、百万,具体给的是什么钱可就难说了……

“莫要诓我!”陈金根一把拽过典计,将“大泉五千”塞到他手里,指着门外,大声道:“你若能拿这五贯钱去买个胡饼,我…我…我今天就不打你!”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