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遣还

苗愿默默听着。

不一会儿,却见中书舍人拟完诏书,用印之后,很快便有属吏将其带走。苗愿叹了口气。

他能理解天子,被当面辱骂,是人都受不了,更别说是在如今这个敏感时刻了。

太康年间你这么说,没几个人会相信。

永嘉年间这么说,可就有诅咒的味道了。

天子的这种反应,恰恰证明他心里很怕。

苗愿有点担心了。

最近一段时日,天子多次召见他,赏赐了不少财物。

老实说,他是有点动心的。但一想到之前那批封侯后又被东海王清洗斥退的禁军将校,他的心又冷了下来。

跟着天子干,有前途吗?这是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不少人动心了,左卫、右卫、骁骑军都有。

人各有志,没得办法,随他去了。

******

天子愤怒之下发出的诏命很快传到了尚书台。

此时没有尚书令,左仆射就是尚书系统的最高官员,刘暾正在上直,看到之后,微微有些皱眉。

于是他问道:“天子不是去芒山登高了吗,怎么又关心起居民、流民之争了?”

递交旨意过来的令史轻声答道:“大驾北行,出大夏门后遇流民冲撞,龙颜大怒,下令遣还流民,诸州有司着即办理,不得有误。”

刘暾沉吟了一会。

新蔡王司马确、荆州都督山简、刺史王澄曾先后上疏,痛陈流民之害,请求诏遣乡里。

刘暾有些犹豫。

庾珉则不是很赞同,认为流民们不愿回乡,且靡费甚多,没有必要。

王衍则极力反对,认为会生出事端。听闻他还写信痛骂了王澄一顿,令其改弦更张,反对遣还流民,并拨出钱粮安置,勿令流民生乱。

刘暾理解王衍的想法。

夷甫不想看到任何一个地方生乱,盖因一乱就会靡费钱粮,收不到赋税,让他很难办。

想到此处,他笑了笑,王夷甫被钱粮之事折磨到现在,不知道会折寿几何。

不过,也正因为他能弄来钱粮,在朝中的地位十分超然,任谁都要给几分面子。

凡事有利有弊啊。

“匈奴已退,这点小事就没必要硬顶天子了。”刘暾轻笑一声,道:“交给中书吧,请其起草诏书。”

天子口头或由身边近臣起草的诏书,并非正式旨意,需得有中书省正式起诏,走一圈流程后,方能正式生效。

以上是正常情况,非正常情况就不一定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