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你们摸的,我也摸的
沈叶这张表做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上面列的是事项,底下对应的是时间。
每项后面,都有着吏部尚书的名字、籍贯、被罢黜的人员名单及籍贯,还有就是同朝为官的同乡人数。
这是什么意思?
甄演一时没看懂,但他心里清楚,太子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弄出这么一张表来。
就见表格第一行,吏部尚书那一栏,名字赫然写着李善长,籍贯是亳州。
他主持的那次京察,一下子罢免了二百三十五人!
看到这个数字,有人倒吸一口冷气,心说这次京察,可真是够狠的,一下子拿掉了这么多人,这让京城的官员们怎么过日子啊!
可当大家仔细观看这些被罢免官员的籍贯时,不少人就从中看出门道来了:
这些被罢免的人,大多来自于苏杭一带,而亳州以及周边地区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看到这等情形,大家心里明白了:这位李大人,在他主持的那次京察中,还是给了同乡几分面子的。
接着,大家的目光又移到了第二行,就见吏部尚书的名字已经变成了杨宪,这位的籍贯是苏杭。
他主持的这次京察,罢免的人数少了一点,是一百三十二人!
可上一轮被罢掉了上百人的苏杭籍官员,没有人被罢免,就好似他们那边已经没有人在朝廷任职了。
反倒是亳州那边的人,这次被罢免的却多了起来。
这是报复吗?
还是应了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第三任吏部尚书是胡惟庸,这次京察罢免的人数和杨宪时期差不多,但是人员的籍贯分布又变了……
一行,两行,三行……
乾熙帝盯着偌大的白色绢布上的内容,嘴角挂着一丝讥诮。
不过,当他看到最后一次京察的记录时,脸色却阴沉下来。
因为最后一次京察的主持者,乃是马齐的老爹马思翰,这位吏部尚书罢免的人数也不多,只有四十多人。
但这些被罢免的人里,既没有马齐老家那边的人,也没有和马齐一家有任何姻亲关系的。
平时,乾熙帝根本就不会留意这些被罢免的官员是哪里人,可这一刻,他心里一阵发冷:
马思翰竟然也有二心!
亏朕还一直以为他是个靠得住的忠臣!
可惜,他心里虽然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说出来。
毕竟,马齐是自己手下的重臣,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