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太子和马齐的对话,让户部一下子处在了风口浪尖。
就在他觉得问题有点复杂的时候,却听太子竟然点名问他,立马警惕起来,一颗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儿。
就听沈叶沉声地道:“户部说毓庆银行的钱本该是户部的。”
“因为毓庆银行是以户部借出去的三百万两银子分期付款的利息,吸纳的这三百万存款。”
“可是,毓庆银行的钱,又是从储户存进来的储蓄金,那请你告诉我:这三百万两银子,究竟是谁的?”
“如果是户部的,毓庆银行储户的钱去哪儿了?”
“如果是储户的,那本应该属于户部的三百万两银子,又去了何处?”
赵有志能够考上进士,自然脑子转得不慢。
太子的这番发问,让他立刻意识到:这三百万两银子,明摆着是从户部借钱的那些官员落下的亏空。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可是一旦答了,就会得罪一大堆人。
他已经死谏了,按说什么都可以不怕。
但是实际上,他的心中充满了畏惧,因为死谏太子不一定死,但是得罪了那帮人,他可顶不住。
“这……这……”
赵有志支支吾吾,不敢接话。
看着赵有志这番模样,沈叶冷笑一声道:“赵大人,你不好说,让我来替你说!”
“这些钱是毓庆银行那些储户的。”
“而户部的钱只不过被一些人借走了,没还!”
“你不是要彻查毓庆银行吗?”
“你不是说小民的命也是命吗?”
“那好,那就请赵大人带队,去查抄那些欠债之人的家,把他们所欠的钱追回来,还给那些储户!”
说到这里,他声音一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赵大人既然有这般决心,想必也不会怕那些欠债之人究竟是一方大员,还是皇亲国戚吧?”
赵有志不敢接话了。
他知道这个差事可不好完成,一旦接了,那绝对是死路一条。
关键是,豁出去死,也不一定能办得成。
可是,如果不接也有点说不过去,毕竟刚刚他已经高声颂诗,一副以死明志的模样。
现在说不做,岂不是怂了……
“太子殿下,请您不要偷换概念,转移话题。我们这一次请陛下处理的,是毓庆银行逼死冯秀才的事情。”
“而不是处理户部欠款的事,户部欠款,早就已经有了定论,您又何必旧事重提?”
说话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监察御史,他缓缓走出,算是替赵有志求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