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仪平台底座的水平误差必须压缩到千分之三。”
钱院长抓住冰冷的铁梯扶手,逼问负责遥测系统的老李。
“钱院长,这个我们真的做不到,因为苏俄那边拒绝给我们提供最新的导流栅格。”老李苦笑道。
“不行,你们必须得做到!离预期就差这个了。
后续我们要求可以不这么严格,但这次你必须给我做到!”钱院长的黑眼圈明显,眼眶通红像是要吃人,这是熬了无数个夜的结果。
他必须向波克罗夫斯证明点什么,更想能够造出华国当前最需要的导弹。
“那只能张师傅慢慢磨,看能不能磨出来。”老李呢喃道。
“麻烦老张了,你和他好好说,这是最后一个插队的工作。”
在这个没有精密车床的时代,稍微对精度有点要求,就只能靠人来手磨。
8月7日凌晨,半埋式发射井的混凝土盖板缓缓滑开,指挥部地下掩体的阴极射线管屏幕上,代表导弹实时轨迹的绿色光点正撕破电离层。
钱学森注意到波克罗夫斯基的瞳孔突然放大,这位曾主导苏联p-2导弹设计的专家丝毫没有想到p-2导弹还能有如此潜力。
“钱!你们这不是p-2.”他此刻正死死盯着屏幕,那上面的精度范围显示着 。
钱院长得意的笑道:“我们这当然不是p-2.
我们从一开始不就说过了,我们要研发的是df-1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