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数千名被俘的勇士没有成为明军的士卒,而是被押入关内送去矿山,过着比死亡更痛苦的日子。
这种前所未有的毁灭模式,给所有在明金之间摇摆不定的蒙古部落带来了深入骨髓的恐惧。
内喀尔喀五部,是最先做出反应的。
这些曾经与后金眉来眼去,对大明的号令阳奉阴违的部落,在得到确切消息的第三天,便立刻派出了由部落首领长子亲自率领的使团,携带重金与大量贡品星夜兼程赶往宣府。
在宣府总兵满桂的面前,这些往日里桀骜不驯的草原贵族们态度谦卑恭顺到了极点。
他们几乎是五体投地,用最谄媚的言辞表达对大明皇帝的无限忠诚,并痛斥科尔沁背信弃义的罪行。
他们争先恐后地献上部落的堪舆图与户籍册,表示愿意接受大明官吏的清点,永为天朝之臣。
他们怕了。
他们终于明白,坐在紫禁城里的那位年轻皇帝,与他之前的任何一位先祖都不同。
与这位皇帝做敌人,下场不再是战败议和赔款纳贡。
下场,是死!
是整个部落从这片草原上被彻底干净地抹去,连一丝痕迹都不会留下。
曾经那些蠢蠢欲动,试图从大明边境捞取好处的小部落在一夜之间变得安分守己。
边境的马贼与劫掠者,也奇迹般地销声匿迹。
一种前所未有的的恐惧如同一道看不见的长城,笼罩在漠南草原之上。
它比任何一座雄关,任何一支军队,都更加坚固!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句话在过去或许只是戏曲和传说上的夸张。
但现在草原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真的!
……
辽东。
按着约定‘起兵’的时间声势浩大了几日之后.
前线一直保持着高压攻势的明军,突然力竭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后金的南面,于海上往来袭扰,让皇太极头痛不已的皮岛总兵毛文龙,也仿佛抢掠满足了一般,率领着他那支神出鬼没的水师悄然撤离了金州、旅顺沿海。
一切的军事压力仿佛都在短短数日之内烟消云散。
后金那些潜伏在各处的探子们用了整整十天的时间,才将发生在遥远科尔沁草原上的所有碎片化的信息,艰难地拼凑成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图景。
当这份最终的情报摆在皇太极的案头时,这位大清的雄主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