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日不落

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立刻补充道:

“周提督所言极是。臣以为,学堂之骨,在于规矩!海军学堂,非国子监,不可有丝毫文人酸腐之气。当以军法治之,行连坐之法!

学员入学便要让他们明白,何为君臣,何为铁律!但凡有结党营私、阳奉阴违、不尊师长者,严惩不赦!要让‘忠于陛下’这四个字化为烙印,深刻在他们每一个人的骨子里!”

二人一唱一和,从根与骨的角度,为未来的海军学堂定下了一个“思想纯洁、纪律严明”的基调。

这正是他们身为帝王爪牙最擅长的领域——确保这支未来的海上力量,自其呱呱坠地之始,其血脉、其筋骨,都必须深深烙上“忠于君王”的印记,绝不容许有丝毫的旁骛与异心。

朱由检听罢,不置可否地微微颔首。

历经那么多事,他的刀和影子已经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皇帝随即将目光投向了一旁始终沉默的秦良玉。

“秦老将军,于治军最有心得。你来说说。”

秦良玉戎装在身,抱拳行礼,声音铿锵有力:“末将以为,学堂之体,在于实战。兵者,非从书本中来,而是从沙场血火中来。末将不懂海战,但道理相通。学堂虽好,终究是纸上谈兵。

末将建议,学员入学一年后,无论学得如何,必须分批次,上真正的战船,随现有水师出海操演!让他们亲身感受风浪的颠簸,火炮的轰鸣,甚至是……与海盗的厮杀!只有见过血的兵,才是真正的精兵!”

秦良玉的建议充满了军人质朴的实用,朱由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秦良玉虽不懂海军,却道出了军事教育的本质。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户部尚书毕自严的身上。

建学堂,人、规矩、练兵之法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钱。以及,如何将钱最高效地出去,如何将这个庞大的计划从一个构想变成一个能够完美运转的实体。

这,正是毕自严的领域。

这位帝国的大管家向前一步,他曾抚天津,通晓北地军务,对海防利弊有着切身的体察。

因此,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样仅从一事一地着眼,而是凭借其横跨中枢与地方、兼通财政与军事的独特履历,将视角瞬间拉升到了整个帝国的战略高度。

“陛下,周提督、田指挥、秦总兵之言,皆是金玉良言,为学堂立下了忠心之根、铁律之骨与实战之体。然……”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而坚定,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臣,毕自严,斗胆以为,学堂之魂,不在宁波。”

此言一出,连朱由检的眉头都微微一挑。

他知道毕自严绝非无的放矢之人,他这么说,必然有石破天惊的后文。

“臣以为,此旷古烁今之伟业,当立一主两辅,南北制衡之大格局!”

“一主两辅,南北制衡?”朱由检默念了一遍,他饶有兴致地说道:“毕爱卿,仔细讲来。”

“遵旨!”毕自严的精神为之一振。

“臣请,以天津为‘大明皇家海军学堂’之总堂!”

“天津?!”田尔耕等人皆是一惊。

“然也!”毕自严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其由有四!”

“一,‘君权之固’!海军者,国之利刃。利刃之柄,必在君王之手!此乃万古不易之理!唐末藩镇之祸,殷鉴不远!总堂设于江南,远离君王视线,天长日久,极易为郑芝龙这般的海疆大帅所渗透、所私有!

届时,学堂所出之才是忠于陛下,还是忠于郑帅?臣,不敢深思!唯有将总堂立于京畿之地,天子脚下,方能确保其魂永远向北,永远忠于陛下!”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