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朱寿鋐茫然抬头,不明所以。

“太祖定下藩王不得干政的规矩,是因为有前宋宗室冗弱之鉴,有蒙元藩王内乱之祸。那时,天下初定,百废待兴,需要的是一个绝对稳固的中央。这个规矩在当时,是对的。”

朱由检将茶壶放回小几,目光幽深地看着朱寿鋐:“但二百多年过去了。大明这艘船,船体已经陈旧,有些地方甚至在漏水。而船上的人,却还抱着二百多年前的航海图,告诉朕不能偏航!却不想想,河道早就变了,暗礁也多了。朕若再抱着那张旧图不改航向,唯一的结局,就是触礁沉没!”

他的声音陡然转厉,字字如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个世界,这个天下,包括我大明,都是在向前走的!没有变化没有改变没有进步,停滞不前,最终的下场,就是被淘汰,被攻击,乃至——被灭国!”

“陛下……言重了!”朱寿鋐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他本能地反驳道,“我大明虽有灾情,然疆域万里,人口亿兆,国祚绵长,仍是天朝上国!四夷宾服,万国来朝……何至于到……灭国之境地?”

在他看来,皇帝的这番话,简直是危言耸听。

大明是有问题,可哪一个朝代没有问题?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明再怎么样,也轮不到“灭国”二字。

“天朝上国?”朱由检冷笑道,“王叔,你的眼光还只停留在这片九州之内。你可知道,在看不到的极西之地,有一片大陆,曰‘欧罗巴’?”

朱寿鋐一脸茫然。

“那里的红毛夷、佛郎机人,正驾驶着比我大明福船更坚固、装着更犀利火炮的战舰,在瓜分这个世界!”

朱由检的声音压低,却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他们的船队,已经抵达了满刺加,占领了吕宋,甚至在天竺,那个曾经派遣使者向太宗皇帝朝贡的莫卧儿王朝,如今也已沦为那些红毛夷的钱袋子!他们的财富,在以一种朕都感到心惊的速度膨胀!他们的火器,在以一种朕都为之侧目的速度迭代!”

“他们,盯上的是整个世界!而我大明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最大最肥美的一块肉罢了!”

“你以为的万国来朝,在人家眼里,或许只是尚未被吞噬前的苟延残喘!”

朱寿鋐彻底呆住了。

他这辈子听过的也相信存在着的最远的地方,不过是西域和蒙元故地。

皇帝口中这个瓜分世界的图景,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朱由检没有给他太多思考的时间,话锋一转,如冷水泼面,将他拉回残酷的现实。

“远的说完了,朕再与你说说近的。王叔,你以为,半年前朕若是不出京,不去陕西,任由流民四起,会是什么后果?”

朱寿鋐嘴唇嚅动,‘流民四起’呼之欲出。

“是!就是你想的那样!”朱由检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灾民将如燎原之火,席卷西北,再蔓延至中原、京畿!届时,烽烟四起,国库空虚,到处都是嗷嗷待哺的饥民,到处都是手持锄头的叛军!王叔,你再替朕想一想——”

他俯下身,双眼死死地盯着朱寿鋐,声音冷得像冰。

“到了那个时候,你以为,关外那头时刻觊觎我大好河山的饿狼,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后金入关,将如探囊取物!”

骇然!

如果说,“欧罗巴瓜分世界”的图景,还显得有些遥远和虚幻。

那么,“后金入关”这四个字,就像一把凝聚了整个大明朝所有噩梦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朱寿鋐的心上,烫进了他的灵魂深处!

他整个人仿佛被这恐怖的图景抽干了所有的精气神,呆滞地跪在那里,如同一尊泥塑木雕。双目失神,瞳孔涣散,脑中如同一锅煮沸的浓粥,无数个念头在其中翻滚碰撞。

疯子……

救世主……

欧罗巴……瓜分世界……

流民四起……后金入关……

抄家……练兵……

祖制……规矩……

这些词汇,每一个都携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在他的脑海中掀起滔天巨浪,却又无法凝聚成一个完整的,可以被理解的形状。

他想抓住其中一根线,却发现那根线又牵扯出无数个更加混乱的结。

整个书房,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朱由检没有催促朱寿鋐,他静静地走回自己的座位,重新坐下,端起那杯已经微凉的茶又轻轻呷了一口。

朱由检的耐心,本身就是一种泰山压顶般的自信。他将一个全新的,血淋淋的世界撕开了一道口子,强行塞进了这位养尊处优的藩王脑中。

这需要时间来消化。

烛火在静谧中不安地跳动着,偶尔爆出一个细微的灯。墙上那幅山水画里的流云,仿佛也凝固了。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

一个时辰。

对于朱寿鋐而言,这一个时辰仿佛是一场在脑海中血腥的风暴。

他不再是那个养尊处优的鲁王,而是一个被迫在记忆的废墟中重新拼凑真相的囚徒。

他想起了皇帝登基之初的晋商案。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新皇为了立威,为了敲打那些通敌的商人,顺便充盈一下干瘪的国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