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古之桀纣亦不过如此

两股巨力依旧在疯狂撕扯着他的心神,但最终,衍圣公的理智没有轰然崩塌。

在那份被天子漠视的滔天屈辱以及对定策元勋千古功业的炽热幻想面前,裂解成了四道并行不悖的暗流。

他缓缓起身,动作沉凝如山。

那张象征着孔氏千年荣耀的紫檀木大椅,在他身后仿佛化作了一道沉重的历史阴影。

孔胤植的目光缓缓掠过堂中或惊或喜或惧的众生相,掠过那瘫软在地形如槁木的孔兴燮,最终定格在了叔祖孔闻韶那张沟壑纵横却又野心勃勃的脸上。

他的心中,四条退路已然铺开。

第一条路是跪。

向皇帝,继续跪!

他要再写一封信,第十一封。

这一次,言辞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卑微,姿态要放得比任何一次都低。

他甚至准备献出曲阜城外的三万亩良田,以助剿的名义,只求能换来天子哪怕一言半语的回应。这是试探底线的最后一搏,这条路,他要自己悄悄走。

再下乘些,便是联。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鲁王、福王这些宗室藩王,江南那些与孔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盐商巨贾、东林党人,他们是天然的盟友。

皇帝的刀既然已经挥向了天下士绅,那便让这天下士绅凝聚成一股力量,看看是他的刀利还是士绅的根基更深。

这条路要明着走,交给孔闻韶这条老而弥坚的疯狗去做前锋,即便事败也可推说为族中长辈擅专,他这位衍圣公为长者讳,留有转圜余地。

若是风向不对,那便逃。

孔兴燮的话虽然难听,却是金玉良言。

狡兔三窟,圣人后裔岂能连狡兔都不如?

族中的金银细软、古籍善本必须立刻打包整理,最聪慧的核心子弟也要挑选出来,以游学为名由最可靠的族人护送,立刻分批南下!

先去应天府,若应天府不稳,便去广州,广州再有变,就下南洋吕宋,去那化外之地,为孔氏留下读书的种子。

这条路要暗着走,交给心思缜密的孔兴燮戴罪立功,此事,天知地知。

最后一条路,同样是逃,却是他孔胤植自己的逃路。

他已经想好了,一旦曲阜城破,他绝不会束手就擒。

他会带着衍圣公的金印、家谱和妻儿,一路向东,从登州出海,去高丽,甚至去倭国。

只要他这个衍圣公还活着,只要金印还在,孔家就倒不了!

他日时局若变,他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心念电转间,孔胤植已然做出了决断。

他看着孔闻韶,沉声道:

“叔祖……所言甚是!”

此言一出,孔闻韶一派的脸上瞬间绽放出近乎狞厉的狂喜,而孔兴燮等人则个个面无人色如丧考妣。

“我孔氏,岂能不战而为丧家之犬!”孔胤植一字一顿,仿佛不是在对族人说话,而是在向高坐于庙堂之上的列祖列宗立下血誓。

接着他视线一转落在了瘫倒在地的孔兴燮身上,但这一次,他的眼神里没有冰冷,反而多了一丝无人察觉的深意。

“兴燮!”他厉声喝道,“播迁之议,蛊惑人心,本该重惩!但念你也是为家族计,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孔兴燮闻言,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生机。

“罚你……将府中近十年来所有外地产业的账目地契三日之内整理成册,呈交于我!不得有误!”孔胤植看似惩罚,实则在为第三条路做最关键的准备。

孔兴燮多年来执掌族中产业之事,府中钱粮庶务各地田庄铺号皆由他经手,唯有此人方能最快绘就这份关乎孔府命脉存续的南迁堪舆图

孔兴燮何等精明,瞬间领悟了衍圣公话语中的深层含义,他立刻重燃希望,叩首如捣蒜:“罪人领罚!谢圣公不杀之恩!”

最后,孔胤植的目光重新回到孔闻韶身上,眼中燃起一簇决然的火焰,以衍圣公之尊,下达了那道早关乎家族命运的明棋钧令。

“叔祖,速去府中宝库备一份厚礼,须是能惊动王驾的奇珍。本公要亲自往兖州府一行,拜谒鲁王殿下。”

他稍作停顿,每一个字都浸透了深沉的意味:

“本公要亲耳听一听,亲眼看一看…这位太祖血裔,圣孙皇叔,对他朱家的天下,如今究竟存着一个什么样的章程!”

堂外的夜风,不知何时穿堂而入,将数十支巨烛吹得烈焰狂舞。

跳动的火光,把每一个人的影子都拉扯得忽长忽短,在古老的梁柱壁画上扭曲变形,宛如一场狰狞的群魔乱舞。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