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千古第一的恶人,朕来做!

他的眼前恍惚间浮现出史书上那个杀伐果断老成持重算无遗策,让李自成、张献忠闻风丧胆的陕西总督孙传庭。

他却忘了。

他忘了史书上的那个孙传庭,是经过了十几年血与火的残酷历练,才最终磨砺出来的官场怪物。

而眼前的这个孙传庭,还只是一个年仅三十五岁,初担大任就被整个陕西惨状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年轻’官员!

是自己将这千钧重担,将这挽救一省生民于水火的希望,过早地压在了他这在官场上尚显稚嫩,还未完全成长起来的肩膀上。

孙传庭感受到了皇帝手上传来的那股坚定而又温暖的力量。

他的哭声渐渐止住了,他抬起头,那张满是泪痕与尘土的脸上,所有的脆弱与痛苦,都已经被巨大的冲击和无上的感动洗礼过后的决绝所取代。

孙传庭看着为了他,为了这片糜烂的土地不远千里亲身犯险而来的皇帝。

他看着皇帝眼中那一闪而逝的毫不掩饰的疼惜。

孙传庭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在皇帝的搀扶下重新站直了身体,那根几乎被压断的脊梁在这一刻重新挺得笔直。

朱由检没有说任何一句安慰的话。

“辛苦了”、“朕相信你”……这些话,在孙传庭那刺眼的白发面前,都显得太过苍白太过虚伪。

他用力地将孙传庭从地上拉了起来。

然后紧紧地握着他的手,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千言万语,尽在这一握一拍之中。

“朕,来了。”

朱由检只说了这三个字。

但这三个字,比任何圣旨,比任何承诺,都更有力量!

……

大军,在诡异的沉默中,缓缓地开入了西安城。

无人迎接,甚至无人立于道路两旁!

不是因为要避让军威,而是因为饥饿早已夺走了这座曾经繁华的千年古都,所有的活力。

街道两旁随处可见蜷缩在墙角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流民。

他们的眼神是麻木的,是空洞的,是早已失去了对生的渴望,只剩下生物本能的,对死亡的等待。

偶尔,能看到几名同样面带菜色的官差,拖着一具已经僵硬的,不知是饿死还是病死的尸体,像拖一条死狗一样朝着城外走去。没有棺材,没有裹尸布,甚至没有一声叹息。

这地狱般的景象,让每一个初来乍到的士兵,再一次感受到了窒息般的压抑。

朱由检骑在马上,面沉如水,那张俊朗的面容此刻比辽东的寒冰还要冷。

孙传庭策马跟在他的身侧,用沙哑到了极点的声音为皇帝解释着,也像是在对自己叙说着这一个多月来的噩梦。

“陛下,这还只是城内。因为官府多少还会施一些稀粥,所以情况…还算好的。城外才是真正的人间炼狱。流民遍地,草根树皮早已食尽,易子而食之事,早已不鲜……”

朱由检沉默地听着,沉默地看着。

其实一路上,他也已经看得足够清楚了——他终于亲眼见到了历史书上那冰冷的,“崇祯元年,陕西大旱,人相食”这十一个字背后所隐藏的真正的残酷!

西安,这座大明的西北重镇,行省首府,在特大的天灾与更为酷烈的人祸冲击下,早已陷入了粮食奇缺、流民充斥、社会秩序彻底动荡、官府应对完全失灵的绝境之中!

城内的混乱与城外的惨状,共同构成了现如今陕西灾情的真实全貌。

它就像一个巨大而又流脓的伤口,毫不留情地展现在他的面前,狠狠地拷问着他这个帝国最高统治者的灵魂。

大军继续前行。

马蹄声、甲叶碰撞声,是这座死城中唯一清晰的声音。

周围是寂静的,是死一般的寂静。没有集市的喧嚣,没有孩童的嬉闹,甚至连一声像样的哭声都听不到。因为连哭泣,都需要力气。

这支装备精良、杀气腾腾的军队,与这座死气沉沉、苟延残喘的城市,形成了最鲜明最讽刺的对比。

朱由检的目光,缓缓扫过那些麻木的人群,扫过那些路边的尸骸,扫过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肮脏的角落。

他的心中没有怜悯,没有悲伤。

只有一股正在以燎原之势,疯狂燃烧的滔天怒火!

抱歉,晚了十几分钟。

晚安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