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平板倒过来,重新递到贺天然的眼前。
只见上面是一个类似于思维导图的笔迹,总纲是“d.d”两个字母,分支则是由四个莫名奇妙的名词组成,分别是「少年」、「主唱」、「作者」、「路人甲」。
“dissociative disorders,简称d.d,中文名字是解离性障碍,它是一种与意识状态、记忆、身份认知和感知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异常相关的精神障碍。
这类障碍的主要特征是个体经历解离现象,即一种从正常的意识状态中分离出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会淡化时间与空间上的认知跟体验。
而分离现象可能涉及对自己、他人或环境的感知、记忆、身份或行为的分裂,浅白一点说,就是俗称的‘人格分裂’或是‘多重人格’,但是一些症状表现起来又完全没有那么简单。”
听着余闹秋的补充解释,贺天然摸到了一点头绪,他反应道:
“你是说……我的潜意识在你的那次催眠之下,诱发了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这个词只是易于理解,就像我刚才说的,天然哥你的症状要复杂得多,但……你第一次出现这种现状,确实是从那次被我催眠了开始。”
说完,余闹秋伸出手指,点开了那个「少年」的条目,紧接着,接近十几列记录悉数展开,这些条目以日期作为分类,详细记述了此人格的信息,诸如年龄、性格、身高体重、爱好专长等等……
贺天然一条条看下来,只见第一条记录上这么写着——
「贺天然(少年),男, ,体重 ,是个终日沉浸在二次元世界的单纯宅男,在网上曾以“natural”之名,发布各类指弹吉他视频,目前就读于港城中学高三(2)班,由于父母离异,现一人在外独居,每月生活费、学杂费及房屋租金由父亲贺盼山提供。
此人格是患者第一个从潜意识中解离出的人格,由于年纪适当,故此下文中皆简称其为——少年。」
「 ,也是第一次诱发出其他人格,彼时笔者尚未发现患者患有解离性障碍,故此次记录,皆有患者另一人格“作者”口述,内容记录如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