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再访普照寺

东风送暖,青柳迷人。一行柳树栽在山下,清风一吹,蒙蒙绿的柳枝跟着招摇,青意葱茏。

信众都喜欢去寺庙烧香祈福,保佑一年五谷丰收,学业有成,商路顺利。正是春日,百草生发,野菜鲜嫩,半个兖州的人都出来踏青。

佛寺前支起一个个小摊子,热闹非凡。

江涉和人群挤在一起,目光四下打量。

唐朝的时候,没有剃头匠这种摊子,这时候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很少毁伤,多是蓄发,一直到千年后,才生出二月二剃头的风俗。

耳边听着杂乱的叫卖声。

“热气腾腾的胡麻饼哎,新鲜出炉,三文一张——”

“新到吴地的茶汤,郎君娘子们喝了解渴生津,料足味香,滋味可好着!”

“风车,泥人,竹哨,小郎君可要带一个回家?”

这些吆喝什么口音都有,仔细听也能听懂。

江涉身边还站着一个贩子,用一张布搭着架子,上面挂着彩娟剪成的彩胜、春幡,什么模样都有,颜色绿绿,多是年轻娘子买来戴在头上迎春的。

被挂在摊子上,随着风一晃一晃,光影美丽。

猫眼睛都不动了。

江涉捡起一枚燕子形的春幡,下面串着浊劣的白色玉珠,下面系着穗子。他饶有兴趣地看着,问那贩子。

“这个多少钱?”

那贩子看了看江涉一身广袖长衫,眼也不眨地报价。

“三十文!”

“可否再便宜些?”

贩子瞧他年轻,笑说:“郎君是给年轻娘子买的?我这春幡也不便宜,这样,二十八文,郎君看可好?”

江涉把猫抱在怀里。

“给猫儿买的。”

贩子一怔。

还有人专门给猫儿买东西?

这猫却是漂亮,被光一照,生的油光水滑,眼神灵动,贩子本不喜欢猫,见到这只也不由多看两眼。

“郎君这猫儿生的真俊!”

“这样,您实心买,我实心卖,二十五文,您看可好?”

江涉估摸了下他的利润,春幡只用一小点彩绢,料子也不大好,胜在颜色鲜亮,下面串的这种玉珠也很便宜,总还能再赚个十二三文。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