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点睛
江涉一向睡得晚。
皇帝走了,虽然留了个岐王和他儿子在兖州,但心头少了担子,兖州刺史一下子精神起来,邀请了杜家人赴宴。
今晚听不到杜家人读书声了。
猫儿也能松过一口气。
他正跟刚来兖州时见到的汉子说话,对方喜滋滋地说:
“俺婆娘这两天身子好多了,问大夫瞧,大夫说是气血补起来了,后边只要继续多吃肉,多歇息,就跟正常人一样。”
又说:
“没想到圣人给兖州免税了三年,可得多谢石神娘娘。”
汉子满面红光,免了三年税,这三年他可松快多了。
“俺听说石神娘娘求婚事也灵,俺表弟一直娶不到媳妇,回头也拜拜去,顺便还能给俺家大郎也拜拜,一准能成。”
李白诧异。
“樊二,你家大郎好似没生下来多久,才一二岁?”
汉子发愁。
“那也得提前预备着。”
他说给几人听:“要成婚,得给聘礼,再给媒人送礼,还有纳采礼,还得摆酒席。咋说也不也得上几十匹绢,那就得上万文了,俺看一两万文都打不住。”
幸亏他前几年省吃省穿,有个宅子住,不然一家子还要建房子,也得好多钱。
“俺一天做工下来,也就几十文钱。”
汉子说:“要是不提前打算,那等大郎岁数大了,可娶不上媳妇。”
说的时候,汉子还看了李白和元丹丘一眼。
这两位郎君二三十岁了,要是成婚,岁数大的不能再大了,在他原来住的村里,都不算好货。
不知道得多少钱,才能说上亲。
汉子都替两人犯愁。
李白没注意,江涉看的兴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