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皇帝的不满
直到天色入夜,才将今天的粮食收完,田地里还有大片的麦子没收,看来明天还要搬两天。
曹参回到县府,当即坐下来揉着脚。
萧何入夜后过了两个时辰才回来。
三人坐在一起用着饭食,一边说着近来的事。
曹参狼吞虎咽吃着面,他一边道:“渭北就该种麦子,今年的麦子长得多好。”
萧何吃着面没有多言。
刘肥道:“我前些天见到右相见王夫子了。”
曹参喝下一口羊汤,询问道:“右相去你们太学府了?”
刘肥颔首,道:“嗯,听说皇帝对支教很不满,王夫子今年加多了支教名额。”
闻言,曹参看了看萧何的神色。
要是在寻常时候,曹参还会高谈阔论一番,但在萧何面前,他是不敢多言的。
萧何夹了一块羊肉放入刘肥的碗中,又道:“吃。”
刘肥点着头,继续吃着饼与羊肉。
但刘肥知道,萧何一定是清楚皇帝与太学府的不满来自何处,但要是直接说出来,这就不像萧何叔了。
夜里,刘肥与曹参叔用凉水洗了个澡,就早早睡下了,因今天又是奔波忙碌的一天。
渭北与渭南的情形一样,田地实在是太大了,一天时间根本收不完粮食。
各县的仓吏会将田赋交给乡里,而后交给郡仓,并且除去两成的损耗之后,这才会转入各地的粮仓。
直到八月的下旬,关中各县的田地都已收完,每当这个时候也是张苍最忙碌的时节,现如今张苍是少府令,在他麾下还有十余个文吏一起盘算着各家的赋税
今年依旧没有频阳县的赋税,因当初皇帝将整个频阳县的食邑都给了频阳公,因此能在频阳收来的赋税是少之又少的。
但到了最后,频阳县的赋税总会一斗不差的送入咸阳。
说是食邑但王家接受了封赏,却依旧交满每年的赋税,这是皇帝家与频阳的默契,这种默契是已持续了很多年。
当年,王翦从楚地归来之后,就一直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