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肥低声念道:“妻抱寒衣祭浊河……”
甚至可以想到,那位工匠的妻子只能抱着他丈夫的衣裳,在河边祭他的丈夫。
这一件件的事,是不能被忘记的,公子高让敬业县印出这些书,是希望后来的人们记住这些故事,记住在当年六国王侯将相的恩怨背后的一个个普通人的事迹,这才是人们的历史,是人们用血泪写出来的史书。
刘肥想起了衡曾经说过的话,千万不要说谁的一生不值一提,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极其沉重的。
正因如此,才会写下这一段段沉重的过往。
翌日,外面还下着细雨,刘肥带着斗笠急匆匆出门。
刚从咸阳回来的萧何见到急急忙忙出门的刘肥,问向一旁的曹参,道:“今天他去读书吗?”
曹参道:“他不是要准备太学府的考试吗?”
萧何也想起来了,刘肥正在准备太学府的考试,等通过了太学府的考试就能在太学府任职,还能得到住处与衣食。
如果过了考试,刘肥就能在潼关住下来,也不用与他们两人住在县里。
萧何继续与曹参处置老秦军们的事,帮着他们找到家人。
刚升任郡守的萧何就带着一群老秦军开始走访各县。
寻找家人的过程并不顺利,就譬如说有的老秦军他们的家人都过世了,而家中就剩下了他一人,留下了十余亩田地,以后成家之后再把家建起来。
萧何道:“三十余岁正值壮年,如今成家,不算晚,我可以帮你寻一门亲事。”
那秦军行礼道:“多谢郡守,只是我还想祭拜家人,近来不想亲事了。”
离家时,他是家中的独子,归家时爹娘都不在了。
好在他还是壮年,萧何颔首又道:“如有困难可以来寻我。”
这里本不是渭北地界,但萧何还是愿意帮助这些老秦军。
余下的秦军们,萧何还是带着人一个县接着一个县的询问着。
让这些戍边多年的老秦军归家是皇帝的旨意,萧何看着他们眼中迷茫的目光,从军中回来他们要开始耕种,甚至还有的需要自己搭建一处屋舍。
这一次将士归乡的规模非常大,萧何刚帮着一队人找到了家,之后就来了另一队,越来越多的人从北方的长城回来。
有人说新帝减少边关与各地的秦军,会造成隐患。
但萧何觉得这种担忧是多余,皇帝旨意的确是让他们归家,但在归家前他们是有画押且承诺的。
将来一旦有变,这些人又可以重新披甲上阵。
更何况,现如今的大量兵力依旧留在边关与关中,只是各地的兵马更少了。
新帝让他们回家,他们也承诺一旦形势有变,他们可以再一次为国家披甲上阵。
皇帝减少各地的七成兵力,越来越多人口从各个要地离开,回到了家乡。
走在关中的各县之间,偶尔也能见到多年不见的兄弟,还有夫妻相拥而泣,萧瑟落魄,只留一间空屋。
吕马童来到了关中,他腰间配着青铜剑,骑在战马上朝着潼关而去,再去咸阳复命。
来到潼关城前,吕马童要了一碗豆腐,再要了一张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