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里就剩下了稻茬,还有一些孩子三五成群寻找著散落在地上的稻穗。
这就是蜀中收回最热闹的时节,每年如此。
张良所见的不过是江原县一地,但在蜀中各郡县多半也是这般风景。
入夜之后,天也就转凉了,张良回到家中,发现这里多了一卷书。
这都是矩从关中带来的书籍。
张良已有些时日没看关中的新书了,以往都是县令托人从关中带来的。
原以为,可能是因今年关中正在考试选吏,停下了发新书。
好在,今年依旧有新书发下来。
听说关中的渭南会在每年的春季收大量的竹子以及各种木材。
到了夏季渭南的作坊就开始造纸,入夏的下半个节气就开始印书。
直到入秋之后才会晒出大量的成书发往各地。
这就是关中渭南的生產规律。
虽说张良身在蜀中,但也能够从往来文书中推测出规律。
当然,张良並不知道纸张是怎么製成的,他只能猜测生產规律与过程。
每年送到蜀中的新书有三十卷,数量不多但却极其珍贵。
张良打开其中一卷,看著墨跡以及极其工整的文字,依旧是方方正正的隶书。
想来,公子十分喜欢这种方方正正的文字。
入夜时分,那头熊就回来了。
张良也不知道这头熊今天去了何处,它钻进了大山就不知踪跡,入夜之后就会自己回来,而后疲惫的躺下休息。
到了第二天,蜀民就会晒稻子,还带著些湿气的稻子在地面铺开,晾晒。
整个县里都飘著稻子香,而今天也是蜀中祭祀的时节。
江原县依旧很忙,今天依旧没有孩子来听课,今天也不是听课的日子。
秦法对农事是极其严酷的,任何事都要为农耕生產让步,包括嫁娶等人生大事,都不能耽误农耕生產,就连支教也要为农耕让步。
蜀地行秦法,但依旧保留了祭祀的巫祝,他们采茱萸製成囊,放在各家的家中。
杀羊祭祀井泉灌溉了田地,让人们收穫了粮食,不过现在蜀民还会祭李郡守。
而后报田祖,告知粮食丰收。
祭祀都是由郡县主导,因此不允许人们过早或者过晚。
张良也收到了十余个茱萸囊,这都是这里的孩子送的。
孩子们送完了锦囊就高兴地离开了,对他们来说送给夫子茱萸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是报师恩的一种方式。
孩子们说这种茱萸囊能够避瘴气,也能防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