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衡点著头。
隨著太阳渐渐升高,潼关城开始忙碌了起来。
等小公子吃完了,司马欣拿著碗筷离开,他也要投入一天的工作。
司马欣虽说得到了升迁的文书,但这里的郡丞府依旧保留著,也没有建设郡守府,大抵这里就会改成郡守府,只要换个门面就好了。
这也是司马欣自己的打算。
刚走到门口,他见到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当初的曹参。
曹参行礼道:“见过郡守。”
司马欣站在门口迟疑道:“是有何事?”
曹参道:“萧县令说今晚来潼关与郡守一敘。”
司马欣觉得今天想著什么事就来什么事,不过潼关城也有一个小客人,想见萧何,又道:“可以,夜里来就好。”
“是。”
曹参行礼之后又快步离开了。
上午的时候,衡就在这里与一群同龄孩子听潼关的夫子讲课。
在同龄人中,衡的学识也是算是上好,但与章敬相比还差得很多。
现在章敬大哥都能给其余学子讲课了。
今天的课是一个叫隹的夫子所讲,这位夫子是当初第一批东出的夫子,之后带了数百人入关中读书。
现今是潼关城诸多夫子中,举足轻重的一位。
隹夫子所讲的是有关诸子百家以后的学识,隨著秦一统天下,当年闻名天下享誉诸国的诸子都不在了。
现在只有学识留了下来,往后的人们该学什么呢?
隹夫子讲述了一个观念,那就是当年诸子如儒,兵,阴阳,道,墨等诸子百家的后人留存在世的已不多了。
几乎可以说没有传人了。
当年皇帝东巡公子收天下书籍,而后编写了新的百家学说成了如今的诸多书籍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衡听得很认真,这是他在诸多夫子那里没听过的,如今较为新奇的论述,並且也是如今人们所热议的。
有人將如今的支教夫子所传授的学识说成秦学,所谓秦学都是融合诸子学说的一种书卷。
但各家秉持著自己的家传渊源,而自视甚高者,其实这些人挺无趣的。
就像是孔子学说,何必是孔门的学说,当年孔子的弟子何其多,遍布天下列国。
那么现在,秦学也该是如此,学子就该遍布天下。
这都是如今世人所议论的。
其实对支教夫子们而言,乃至现在的潼关也好,从未將这些学识占为己有,也从未说过这些学识就是秦学。
诸子百家的学识,就该是天下人的。
秦不过是在践行这个流程。
这堂课从讲了一上午,从隹开始讲到结束,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
本就是人们所热议的事,等课结束了之后,潼关城的诸多学子肯定也会接著议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