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新年

太史令是一个主管文字与文学的职位。

“公子,这是他走之前要交给皇帝的。”

扶苏接过老婆婆递来的一个铜器,这铜器像是一个罗盘。

其实,这是铜圭表,如今的人们用它来测算日照投影的工具。

老婆婆又道:“公子把这里的书都带走吧,都是他留下的。”

扶苏颔首,没有拒绝。

田安让人安排人手,将一些陈旧的竹简全部装车,而后都送去高泉宫。

太史令葬礼的第二天早晨,有几户人家前来吊唁。

扶苏见到了一个少年人,他叫司马喜。

司马喜是秦国大将司马靳的后人。

司马靳也是长平之战的直接参与者。

扶苏又见到太史令的妻子,她将两卷书送给了司马喜,这也是太史令生前吩咐的。

有时深居宫中,扶苏并不知道这些为秦国效力过的的大臣的后代人,都是如何生活的,以及他们的人际关系。

这是这么多年来,扶苏才发觉,在这个巨大的咸阳城中,有些人际关系中不起眼,却一直被自己忽视了。

因为司马喜的祖上司马靳当年照顾过太史令胡毋敬。

而如今胡毋敬过世前,还了司马家的恩亲。

而司马家已到了司马喜这代人。

扶苏看着司马喜十分恭敬地接过这卷书。

似乎是一种传承,扶苏能明显感觉到司马喜得到的这两卷书应该是十分重要的。

而且扶苏更知道在将来,司马喜会有一个孙子,这个孙子叫司马迁。

或许这种传承到了司马家,会延续太史令一职。

而后世的司马迁,也就是司马喜的孙子,则会是将来的太史令,史称太史公。

如今的司马喜还是一个与自己的儿子衡一般年纪的少年。

扶苏没有打扰这个孩子,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毕竟大秦还没有司马迁,也还没有董仲舒。

直到夜里,扶苏才离开太史令。

回到高泉宫之后,扶苏休息了一夜。

翌日,没有召开廷议,是为了给太史令吊唁。

耽误了一天的国事,当扶苏再回到丞相府,果然见到了一堆还未处置过的文书。

这个冬天因太史令的过世显得尤为平静,扶苏依旧处置着诸多国事。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