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敬大哥自小跟着老夫子读书,别看他一身腱子肉,其实他的学识很好,比同龄人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是整个渭南郡同龄孩子中学识最好的一个。
至于他的这一身腱子肉,是经常帮着老夫子磨豆腐练出来的。
老夫子常说只要给章敬吃一块饼,他就能磨出一桶豆。
不仅如此,老夫子是真的将章敬当儿子养,是他老人家至今为止最优秀的弟子。
章敬的学识已可以与那些出师的支教学子相比,甚至老夫子有时也没什么能够教这个孩子的。
不得不说章邯将军生了一个好儿子。
衡自认天赋不行,断比不上这种天赋异禀的人。
六岁的就能磨豆腐的人,当然天赋异禀,谁家孩子六岁就能拉得动磨盘?
更不要说学识远超同龄人,真的是一个怪物。
衡与章敬大哥相处时,时常保持着向他人学习的心态,父亲曾说过孔门的人不一定都是好人,但孔子曾说过的话,还是应该学习的,就譬如论语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谦虚学习的态度。
譬如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再或者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些话也都是老夫子所教的,有时衡也很感慨,外面的很多人说关中学子只学墨家与法家。
其实,反倒是叔孙通老夫子是很在乎孔子学说的。
外界的种种偏见,在老夫子以前的书信中,足可见一斑。
用了饭之后,公子衡与章敬一起回了学舍。
这里的孩子都养成了午睡的习惯,每天的饭后都有一个时辰是用来午睡的,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睡着。
倒是钟声响起,大家才会醒来提起精神听课。
这位夫子所讲的课其实是衡早就学过的,他所学虽说还不能超过章敬大哥,但也超过同龄孩子很多了。
这并不是因自己天赋如何,衡觉得自己是天赋最差的孩子,是老夫子眼中最笨的弟子,就因为章敬大哥差太多了,老夫才会说我是他教过最笨的孩子。
至于自己超过同龄人的学识,那不过是勤能补拙,受学的年纪比同龄人早,有些学识早在高泉宫就由父亲教过了,父亲也教过一些老夫子不会教的学识。
章敬大哥除了写不好字以外,一切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