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至距离新年就很近了。
正所谓秋收冬藏,也该将冬藏的粮食拿出来吃,养了一年的牲畜与鸡鸭拿出来宰杀。
不过今天的潼关城的各个学舍依旧上课,若不出意料将来的潼关城就会是一座聚集天下学子的城池。
原本的潼关城就是按照三十万人口的大城建设的,那么现在这座城完全可以容纳三十万学子。
在如今,三十万学子是一个很吓人的数字。
当年稷下学宫最鼎盛时期,也只有数百上千人。
萧何认为只要支教之策继续施行,潼关的学子可以达到这个规模。
也就是说,现在的潼关包括那些迁来的民众,其实远远填不满潼关。
萧何也终于明白了,公子扶苏为何要来选拔人才,这个国家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建设,需要设置更多的吏与军,才能维持这个国家的运转。
早晨的时候,潼关就开始忙碌。
到了午时,一个个饥肠辘辘的孩子跑出学堂,飞奔向一间间的食肆,因今天是冬至,这几乎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
食肆内摆放着吃不完的肉,煮沸汤的水在冷风中升腾雾气,雾气中是一张张孩子们的笑脸,他们正在争抢着要吃肉喝汤。
同样是过冬至时节的三川郡,张良不知道三川郡何时有了过冬至大吃大喝的习俗,他站在直道上远远看着如今的三川郡。
李斯弟子成了这里的郡守,有了上一次的事他也再不能入三川郡了。
站在以前的韩地故土上,张良蹙眉不语。
有一个小童快步走来,他递上一卷纸,行礼道:“先生,这是老师让我交给先生的。”
张良拿过纸张,也行礼道:“代我谢过你的老师。”
“嗯。”这个小童应了一声就快步跑开了。
张良没想到王馀还愿意帮助他,即便自己当初欺骗了他。
看着信中的内容,张良很感谢王馀的相助。
他并没有告发,反倒愿意帮助自己。
冬至之后的第三天,张良应约来到相见的地方。
王馀依旧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裳,他道:“若不是你想换个身份去支教,我真想告发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