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老夫认识的孩子

韩信很想知道,这样的关中是如何治理出来。

李觅去了潼关之后,就一直没有回来。

不过住在潼关城,韩信不用为吃穿住行发愁,因他曾在三川郡的书库当值,又在李觅的引荐下,能在这里的书库继续当值。

韩信又开始了他吃了睡,醒了看书,一边看书一边吃的生活。

进入潼关城之后,韩信能看到更多有关公子扶苏与关中建设记录的书。

近来,一批批想要入秦为吏的人越来越多,只是过了半个月,这样的人就有上百人了。

食肆是一个很有秩序的地方。

没错,对秦人来说,吃饭是一件很有规矩的事,首先不能浪费粮食,一粒粮食都不能浪费。

吃饭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喧哗,尤其要坐得端正。

当这里的十岁甚至不到十岁的孩子都能够遵守的时候,韩信也开始端正用饭,而后续来到这里的人,他们也不自觉地融入了这个规则中。

用秦人的话来说,好好吃饭是很重要的。

饭后,那些前来考试的人也需要在潼关城内找活干,有的人负责印书,有的人负责整理纸张,来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他们要做的事。

韩信觉得也就他的工作最好,能够一边看书一边工作。

而这些人中,韩信注意到了刚来的一人,此人是从河西走廊而来的支教夫子,这个人叫娄敬。

在娄敬的讲述下,公子扶苏治理关中,三五年造福了数十万人,十年间造福了近百万人,天下臣民臣服,收西戎人修河西走廊,分田地惠之于民。

自周天子设秦邑这八百年来,关中从未有过如此的富庶。

公子扶苏就是天生的皇帝。

韩信听得好奇,如今的这一切都是公子扶苏所赐的。

在书库中的藏书记录中,韩信看过确实有关关中建设的书籍。

这似乎也进一步佐证了公子扶苏对关中的建设是真实的。

娄敬的话语声落下,有人朗声道:“谁不知道你娄敬来关中这么多年都没有见过公子扶苏,当初向公子扶苏进献国策,还未被公子所用。”

食肆外,顿时议论声四起,娄敬想要找到说话的人却没有发现。

萧何先一步离开了人群,走在后方的曹参道:“这个娄敬听说确实是在关中已有数年,但观其人言行,似乎并不可靠。”

萧何道:“不用在意他们。”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