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帮着司马欣将一摞摞文书都整理好,低声道:“现在的公子不再是以前了,以前的公子会看着渭南,如今公子的目光也不只是在这里了。”
司马欣坐在县府的一侧,正在给各县的文书写着批注。
最上方的郡守位置依旧空着,叔孙通知道张苍也只是暂领郡守一职,等到白渠开凿完成,张苍又会回到咸阳,帮助公子扶苏处置国事的。
县府内,两位郡丞各自忙各自的事。
等叔孙通将眼前的文书整理好之后,他也发现自己也没什么事可做,只有司马欣依旧专注地看着文书。
入冬之后,孩子们还是要读书的。
第二天一早,叔孙通就又要开始教书,他刚打开门就见到了一个内侍站在门口。
这位内侍递上一张卷起来的纸,行礼道:“公子说往后还请老夫子教导小公子,小公子名衡。”
听罢,叔孙通拿过这卷纸,纸用红绳绑着。
冷风吹得胡子都在晃动,叔孙通解开系在纸上的红绳,打开纸张入眼的是一纸工整的隶书,其上写着小公子的名字。
公子扶苏让自己教导将来的小公子蒙学,小公子衡如今才三岁,要说蒙学还早。
在纸张的右下方盖着印,印是少府令印。
看来这是一次很诚挚的邀请。
叔孙通会意之后,又走回了屋内,写了一卷文书,与公子扶苏约定四年之后,让小公子衡来敬业县蒙学,还是他叔孙通亲自教导。
写完之后,叔孙通将回信交给了站在门口的内侍。
本来,门口的这个内侍说不定也是不得到回信就不离开的态度。
叔孙通自然是不敢怠慢的,写了一卷回信就恭恭敬敬地交给了对方,而后这个内侍就离开了。
教导这些孩子也就罢了,将来还要教导公子扶苏的儿子。
如此一来,叔孙通就觉得自己或许还要在这里留很多很多年,在教导小公子衡之前,按照约定要等四年。
教导小公子,也不知要教导多少年。
可能,这就是公子扶苏挽留人的方式。
如此一来,叔孙通觉得自己恐怕这辈子都不能离开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