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圈之后,叔孙通回到了郡守府。
司马欣主要抓生产效率与生产纪律,而叔孙通则要盘算本钱,如何减少成本,又不影响生产。
不过,叔孙通只会教书,哪里会这些……
章邯与李由在西北,张苍带着人在渭北挖渠,他叔孙通年纪大了,教书尚可,可管一个作坊,他不擅长这些,也就只能苦一苦司马欣了。
有时,叔孙通又觉得他的眼光特别好,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但叔孙通以为,一群人中,肯定需要一个卖力的驴,或者是能干活的牛。
而叔孙通就看中了,司马欣的这一点。
只要给司马欣粮食吃,给他一些信任,这个老秦人出身的郡丞就舍得卖命。
司马欣与章邯还是不同的。
章邯是一个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要求更高的人。
而司马欣不会要求别人怎么样,他只会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然后数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任劳任怨。
无论是章邯,还是司马欣,叔孙通觉得自己都不如他们两人。
到了黄昏时分,狸奴儿带着一群妇人正在收拾着晾嗮的纸张,而县里劳作的人们也都下了工,纷纷离开了。
夕阳照在关中的大地上,天边的云朵被晒得通红。
冬日里的阳光挂在西边,太阳又红又大,用孩子的话来说,这个时候的太阳像是一个煮熟的蛋黄。
叔孙通坐在商颜山上,悠哉地坐着正在剥着茶叶蛋。
也不知道谁家的孩子,跑上来站在边上,他也不怕被甲士保护的叔孙通。
叔孙通笑着招手,那孩子就快步跑来了。
“老夫子,我父亲何时回来?”
叔孙通将剥好的茶叶蛋递给他,道:“你父亲在西北建设边关。”
这孩子吃嘴里嚼着茶叶蛋,目光看着西边的夕阳,正在这个时辰一大群的人从村子里走出来,那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的人们,他们成群成群的回家了。
叔孙通看着身边的孩子,这是章邯的孩子。
章邯带着她的妻子与兵马前往了西北,但却把孩子留了下来,让自己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