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北伐

其实大秦的兵器在当年的列国之中,那也是拔尖的。

吴公觉得秦弩只要在城墙上排列而开,骑兵断然不是对手。

守长城的确更稳妥,有秦弩加长城,匈奴人不见得是秦的对手。

但蒙恬不这么想,他觉得匈奴人这些年壮大得太快,为了对付这些匈奴人,长城的城防就需要一直扩大,所征的兵员与劳役就会越来越多,加之粮食运送,成本实在太大。

因此,蒙恬觉得必须要出去打,将匈奴人杀得数十年都喘不过气,现在的大秦北伐是为了给以后争取时间。

如果你的家被强盗环伺,只是修高围墙是没用的,如今是能抵御匈奴人,但几十年后呢?一百年后呢?

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要让匈奴人大伤元气,如此北方才可安定。

吴公将蒙恬的话语全部写了下来,让人送去了咸阳城。

在朔方城内,蒙恬在这里有一个住处,不过蒙恬在这不常住,这位大将军常住在长城。

吴公临时被安排住在了蒙恬的住处,在这里他见到了蒙武老将军的灵位。

当冬日里最冷的季节就要度过,当阳光重新照在这片长城上,穿着羊皮大氅的一个年轻将军看到了远方的地平线出现了一条黑线。

他定睛看了片刻,这条黑线由远而近,正在越来越粗,视力极好的他看到了黑线的起伏,那是成群的骑兵。

他大声道:“点狼烟!匈奴人来了!”

喊叫声在长城上回响,一个烽燧的狼烟被点燃,各处的烽燧狼烟相继点燃。

周青臣急急忙忙来到了长城上,蒙恬早已站在了长城上,长城往来甲士众多,一驾驾秦弩早已准备好了。

而放眼看去,周青臣吓了一个激灵,黑压压的匈奴人正在朝着这边的长城而来。

匈奴人的战马呼啸而来,眼看到了近前,蒙恬举着手中的青铜剑大声道:“放!”

秦弩的呼啸声响起,还有弓箭的箭矢如雨而下。

箭矢扎在匈奴人的皮甲上发出一声声闷响,直到有一支箭矢刺中了这个匈奴人的脖子,这才翻落下马。

数轮箭矢齐下,长城下已积起了一片尸首,还有战马到处跑动。

半个时辰之后,后方的匈奴人骑兵打了一个回旋,开始后撤。

大概是眼看秦军守着长城,匈奴人见久攻不下,纷纷后撤。

匈奴人没有秦军那样有着不怕死的勇气,秦军手中的青铜剑每斩首一个首级是能够论功行赏。

匈奴人见到久攻不下就会就会后撤,在每年的冬季这是隔三差五都会发生的事。

正蹲在城墙一角的周青臣正在吐着,尽管他已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可现在一看,他还是忍不住想吐。

当吴公急匆匆赶到长城,他听说是匈奴人来攻,忙来询问。

当他到了烽燧里,蒙恬与几个将领正在商议着眼前的形势,其中就有王离。

长城下,稂翻找着匈奴人的尸体,并且捡着秦军的箭镞与匈奴人的兵器。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