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期盼着粮食

看着老父亲的背影,王贲愣在原地,父亲的年纪是越来越老了,父亲的双眼也越发浑浊了,可父亲的心却越发明亮了。

父亲早就看明白了咸阳形势,王贲也这才惊觉,当初在修咸阳桥时公子的赏赐从来不会吝啬。

当时也只是觉得公子还年轻,赏赐得有些过分了。

但回头再看整个敬业渠的建设,这些年以来的一桩桩事,在王贲回忆中一次次闪过。

公子扶苏是一个很尊重规矩的人,起初以为是公子为了拉拢以李斯为首的法家一系的人才会如此。

可在家父看来,恰恰相反。

正因公子扶苏如此,才会有李斯那样的人拥护公子。

那是十万石粮食呀,还是在始皇帝见证下的约定,若没有始皇帝见证,家父也不敢与李斯做这么大的承诺。

如此说来,始皇帝也是希望河渠的建成。

王贲看着家父坐上了回频阳的车驾,对身边的人道:“再给公子扶苏送十万石粮食,就说是王家代丞相送的。”

家中的仆从急急忙忙去办事了。

潼关,扶苏又得到了十万石粮草,王家的家仆将粮食送到了,并且还留下了一句话,是他们家代替丞相李斯送的。

听着田安的讲述,扶苏疑惑,大抵是丞相与王老将军在怄气?

不过,扶苏也不再多想了,大家都是明白人,为了关中的大事业拿出粮食前来驰援,输送粮草。

扶苏高兴还来不及,怎么还会拒绝呢。

“老师知道我肯定会缺粮食,本来我自以为咬一咬牙,靠着敬业县与周边各县的供给,哪怕是吃得差一些,只要不饿死就能挺过去的。”

扶苏又感慨一叹:“唉,老师与王老将军煞费苦心了。”

王老将军的意思很清楚,他王家不缺这二十万石粮食,也不用借他李斯的脸面,先前的十万石不用公子扶苏还了,但李斯还欠王家十万石粮食。

若一开始就要送公子扶苏,哪怕是二十万石,他王家也出得起。

但你李斯的那一份要另算,并且与公子扶苏无关。

大抵如此……

两个都是道行高深的老狐狸。

粮食送就送了,自己也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若不接受反倒是浪费了长辈们的用心良苦。

正值农忙时节的时候,扶苏就清闲了下来,闲着无事就在自己的屋前摆着好几个沙盘,其中一个最大的沙盘就是整个渭南郡的布局,一个个小沙盘就是一个个的县。

现在扶苏正在摆放着潼关未来的模样,古来时有一个说法,没有潼关就没有秦汉唐。

在潼关边上,还有一条小道,那是一条仅容一车一马通行的小道,有着如同函谷关一样的天险。

扶苏想要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关中重地,还要将这里打造成关中与洛阳往来的关键贸易口。

田安正在一旁,给公子煮着开水。

扶苏道:“其实司马欣的想法是没错的,渭河口岸的确可以作为一个贸易的集市,可他想错了,这个地方不在华阴,而是在潼关。”

田安坐在边上摇着手中的蒲扇,过了谷雨时节的午后还是有些热的,每当春季过了三两场春雨之后,之后就是关中的枯水期。

等到了夏秋时节,当中原各地到了较为干燥的秋季时,关中就会迎来秋季特有的华西秋雨,断断续续的秋雨往往会持续半月之久。

如今正值黄河水位较低的时候,敬业渠挖通之后,洛水河下游的水位就更低了。

到了午后,对年轻人来说这个温暖的午后还显得有些热,晒了半个时辰就会有汗意。

可对到了这个年纪老人田安来说,其实午后的阳光温暖得恰到好处,他手中的蒲扇摇动幅度越来越小,眼皮也越来越重,多半是公子新造的躺椅太舒服,当整个人完全放松的时候,睡意便汹涌而来。

呼吸着黄河边的空气,当田安缓缓睁开眼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天边的黄昏。

他连忙坐起来,看着四周,这里依旧是黄河边,倒是黄昏时的风凉了许多,他定了定心神,再一次抬眼看去,见到坐在几个沙盘边依旧看着书的公子。

田安这才安心了不少,站起身揉了揉眼睛,目光看向四周,眼前的炉子还在烧着,陶壶中的水也是新加的凉水,应该是公子新加的。

他想起来该去做晚上的饭食了,不然公子就要饿了。

扶苏目光放在书上,余光也注到了一旁的田安醒来时有些慌乱的模样。

“做噩梦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