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扶苏夹起一块鱼肉,放入一张饼中,汁水都浇在饼上,将鱼肉压碎在饼上。
油盐,脂肪,蛋白质与碳水就都有了。
扶苏咬下一大口,慢慢地咀嚼着。
关中的第一场春雨一直到了三月的下旬才来,雨水淅淅沥沥落下,不少民夫都进入了竖井中,地下的河渠两侧有容人走动的过道,民夫们都在这里避雨,现在这里的民夫是之前两倍。
而且说话的口音也多了,有人说着齐地的话语,有人说着燕地或者赵地的语言,这些带着各地口音的话语声,都混入了渠中纷乱议论声中的一部分。
扶苏又收到了丞相的书信,听着雨水不断冲刷着屋顶的动静。
书信中丞相还要再派一百名官吏,来协助自己设置亭乡县,给迁来的贫民规划户籍。
看完之后,扶苏将这卷竹简放在了边上,目光看着屋外的雨景饮下一口热水。
屋内余下几个小吏还在奋笔疾书地书写着。
最近,田安的心情很不错,他站在屋檐下,见到了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辛胜回来了。
“老人家心情很好?”
田安面带笑容道:“老将军的兴致也很好。”
辛胜走到屋檐下,他拿下了斗笠,在一旁坐下来,又道:“老夫去看过了,再挖最后三里地,这条渠就算是挖通了。”
田安道:“那真的是好事。”
辛胜又问道:“你老人家又在高兴什么?”
田安放低自己的声音,道:“公子身边的能臣越来越多了,我为公子高兴,以后公子身边的臣子会越来越多的。”
辛胜望着漫天的雨水笑着不语。
“董翳。”
听到屋内的公子喊了一个名字,站在屋后另一侧的董翳脚步匆匆走入其内。
再之后董翳又走了出来,翻身上了战马之后又冒雨离开了。
辛胜远远瞧了眼董翳,叹道:“公子身边应该多一些年轻人的。”
田安颔首。
屋内,扶苏眼前铺开了一张巨大的地图,先是长长一声叹息。
因丞相几句交代,恐怕还需留在这里一年。
治理社稷很难,从去年冬季开始,扶苏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
这可不是简单地造一座桥,简单地建设一个县。
丞相将一个十分重大的任务交到了自己的身上,那就是在商颜山以南重新设置村县。
扶苏蹙眉沉默了良久,大脑正在飞快运作,一个个有关县级计划的记忆飞快的闪过脑海。
提笔而起,扶苏在地图上圈着地。
雨水下了一整天,扶苏忙碌了一整天。
次日早晨,雨水刚停,扶苏翻身上马一路沿着河渠往南而去,辛胜带着兵马一路护送着。
扶苏指着河对岸道:“那里是骊邑?”
辛胜颔首。
扶苏亲自继续策马而起,奔走在洛水河沿岸。
春季的阳光并不是热烈,因天刚亮,雨水刚停不久,整个关中还湿漉漉的。
蔚蓝的天空像一块纯净的蓝宝石,天空中白色或者灰黑色的云朵点缀。
人们并不知道这位公子扶苏在做什么,只是到处走走,到处看看。
这让原本各县的县官与各亭的亭长很紧张,纷纷张望,互相打听消息,生怕公子扶苏来了,他们来不及迎接。
接连数天,辛胜带着公子扶苏丈量着土地,查问人口户籍与县志。
陪着公子跑了五天,今天公子坐在车辕上,正在记录着什么,似乎是田亩的数量,又想起先前见到的地图。
将这些事联系,辛胜发现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公子要建设郡县。
稍稍激动之后,辛胜又平静了下来,丞相是公子扶苏的老师,这位丞相岂会将功劳让给别人,自然是将功劳全部给了他的弟子。
至于现在的公子扶苏有多少本事,能够将此地建设成什么样?
这些根本不足为虑,因为丞相李斯会安排人手善后。
谁都知道,敬业渠一旦挖成,此地就会富裕,富裕的县就要大加建设,丞相将此事交给公子再合适不过了。
虽说这些天很忙碌,扶苏依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与前来探望自己的叔孙通与章邯笑谈着。
章邯的怀中抱着一个孩子,那是他与董氏的孩子。
扶苏道:“难怪董翳会主动请命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