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成功者独,成事者眾

翟达调整了一下安全帽:“主要是想等压铸机,那边告诉我这个月就能有结论。”

“如果用一体化压铸,產能和成本都更优秀些。”

目前市面上的压铸机最大才 ,而至少要 “后底板”, “前舱”或“全底板”。

许多人觉得“一体化压铸”是整个车框架一次成型,实则还是会分成数个不同“大块”。

將车辆框架集成为 ,因为原本需要 。

另外一个很反直觉的点,那就是採用一体化压铸后,对“自动化”的需求反而降低了,因为没那么多部件需要机械臂焊接了,进一步减少了设备投入。

仅仅在白车身环节,效率提升十倍不止,全流程效率增加50%不是问题。

之前说的 ,年產量至少 。

至於“不利於维修”这种问题,在翟达看来无非是“成本”和“理念”找平衡点罢了,他还没能力逼迫別人只买自己的车,是消费者自己在挑选產品。

况且,真到了会损害车身骨架的严重事故...那还是硬一点好。

活著,才能考虑维修的问题..

低烈度事故大家都一样,修修皮毛算了,真硬碰硬、撞大运了..:

被压成易拉罐的铁皮车主,根本没考虑维修的资格。

事实证明,他翟老爷还是心善,卖给老欧洲的车,居然还考虑了一下安全问题..:

没给欧洲老爷们环保到底,上能省去火化费用的隱藏式门把手。

负责压铸机攻坚研发,捡起了许学军半途成果的,正是老许的不记名弟子“赖磊”

也是许学军钦点的人。

他带著十几个工程师在捉摸,这种偏“机械”领域的技术,倒不容易被“专利”困住,但依旧有难度。

但研究院也有研究院的无可比擬的优势,但凡工业大功率用电,碳化硅总有能发力的地方、自研的碳化硅电机也是。

不就是要力道大,温度高么!大力出奇蹟!

电力,让我看看你的极限!加加加!

实际上目前统治全球“压铸机”市场的那些海外企业,也都在积极尝试运用“碳化硅模块”来提升性能,都是客户。

但他们不可能比研究院快。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