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也没有ppt投影,而是有人奉上了一些资料,翟达拿起看了看,是一份技术需求。
碳化硅半导体模块的需求。
简单来说,碳化硅模块虽然有著同样的物理性质和工艺,但根据不同的要求也能有变化,最典型的就是碳化硅晶片的厚度。
厚度越大,能承载的电压越高,越能胜任一些极限工况。
眼前这份技术需求,部分核心指標已经远超他们的常规標准件了。
但.:.翟达表示:依旧小意思在攻克碳化硅技术的这么长时间里,“机核半导体”也不是只管生產,由孙婷、唐晓峰带领,
无论是成本还是良品率、极限参数,都有了不俗的进步。
尤其是全產业链自主可控的情况下,对设备性能和工艺流程有绝对的掌控权,调整起来並不麻烦。
翟达看向孙婷和唐晓峰,两人都给了他肯定的眼神。
孙婷甚至俏皮的比了个“ok”,这位机核半导体cfo说道:“聂总,我看这里面要求开关频率 ?我们好针对性適配。”
翟达轻咳一声,心说这不显然的么。
有,但不能给我们...
孙婷只能的嘟了嘟嘴。
聂荣立刻打圆场:“翟总、孙总,我们的工作是挺討人嫌的,出去和人谈事总是藏著掖著..:
不过这也是为了保护企业自身。”
这位来歷特殊的顾客说道:“往小的说,与我们有业务往来,会导致贵司遭遇更多刺探,往大的说..:.如果是战时,兵器装备的供应链也可能是目標之一。”
“这也是为何军工很少依赖民用生產力,在管理制度、抗风险能力、任务属性上都有很大差异,但有时尖端技术也確实需要民营企业支持..:”
是的,这伙人是代表军工体系来採购的,
其实不用聂荣介绍,这里坐著的人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小林先不算人)。
在已知聂荣等人来歷的情况下,不难猜,
虽然碳化硅一旦上升到电机部分,应用部分可以包括大部分领域,但若只是模块,参数还这么极致.:
无疑就是雷达了。
战斗机、预警机、战舰、地面站的雷达。
虽然t/r模块主要採用的是氮化家,但在散热、电气系统管理方面,碳化硅依旧是强劲性能的关键来源。
有人说现代战爭就是一场“射程大战”,我能干你,你干不到我,贏家通吃,败者食尘。
就比如空战。
6:0是常规情况,別说巴拉特了,巴啦啦小魔仙来了也没用,打不到、看不到,一切归零。
旧时代那种狗斗空战,早已一去不復返。
没有战机能逃脱最先进的飞弹,所以在被先发现並瞄准的瞬间,飞行员唯一能做的就是弹射抢救一下自己。
喊一声“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