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原来如此!”
其实葛巧巧也就听个音,没太懂。
翟达宽慰道:“暂时不用想这个问题,我们距量产还有不少问题要解决,一项一项来。”
“比如?”
翟达又打了个响指:“比如良率太低。”
即便不考虑电机部分只看半导体。
一块合格品也意味着:在衬底自身质量可靠的情况下,外延、光刻、离子注入、沉积栅氧层、切割、封装等环节,都达到了理想要求。
半导体这样工序复杂的产物,其良品率非常重要,代表了成本,代表了效率,代表了产量,但计算方式却是“累乘”。
举个例子,假使有十个工序,每个工序的良率都是90%,看上去很不错了是么?
但最终的良品率就是90%的十次方,只有可怜的34.8%。
一般来说,半导体行业需要有50%以上的综合良品率,才有工业化生产的价值,比如他们的衬底供应商“英飞凌”,自身的良品率也才60%左右。
良品率达到70%以上,才有大规模量产的条件。
90%以上,才能称之为“成熟工艺”。
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被提出十几年来,迟迟未能在市场大放异彩的原因,良率低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即便是全球前列的英飞凌(他们的衬底供应商),也不怎么滴。
能挣钱么?能的兄弟,毕竟是高精尖不是?一块底衬几万块,一套设备上千万,当然是能挣钱的。
但能量产么?能广泛应用么?能产业赋能么?都不行。
目前来说,碳化硅项目组依靠天才们自身禀赋的补足,一段时间学习后最终良品率达到了70%左右(坑爹tel设备拉低了许多)。
但这只是实验室级别制备,等量产时由工人操作还要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