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达过来问候,而后顺势融入了参观队伍。
虽然很想去现场看一看,但好像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相信龚师傅他们了。
队伍继续前进,作家翟达昨晚虽然出尽风头,但好似还没影响到这个领域的人,包括俞院士也不清楚,几日不见的小翟现在全网都在讨论。
反倒是队伍末尾,陪同而来的几个年轻人有些愣神。
一个圆脸的小姑娘偷偷掐了掐自己大腿。
自己是睡迷糊了么?昨晚熬夜在网上舌战群儒,说翟作家没有暗箱操作纯纯靠实力
今天翟作家出现在了她的生活里?变成了力学研究所的工程师?
这核理么?
一定是同名、同姓、同校还长得像吧!不然实在解释不通啊!
“您您是翟达老师么?”
翟达微微转头笑了笑,比划了一个“嘘”的手势。
场合不对,没必要在这哇哇叫。
参观的队伍先是去了二楼,那里有 ,和一些原理讲解,俞院士很热情,也很卖力。
这位八十岁的老先生尽量的,将自己可能是此生最后“作品”的激波风洞,以及它的未来讲解给众人听。
从人员气场来看,参观队伍里为首的七八人,不是院士也至少是局级,而且是京北的局级
这些人中包括相关领域的学者,亦或者管理经费、立项的部门领导,可以说他们能够决定JF 。
之后一行人下来,去往了工程现场。
由于现场空旷,又有工作杂音,俞院士中气不足的音量已经让参观队伍有些听不清了,俞红孺转头看了一眼道:“人老气短,小翟,这里你来给大家简单讲讲吧。”
翟达并未怯场,上前一步,无缝衔接解说道:
“各位请看,这就是JF ,难点在于等焓加压,为防止温度异常,管壁内有集成的吸收式制冷设施”
带着队伍,从头走到尾,共计 ,对每个结构都有足够的认识,甚至能回答一些院士的提问。
让俞红孺感觉惊喜连连。
这种程度的理解,不全是因为翟达亲自参与过几天,也是【纯金探秘手杖】的功劳。
讲解过程中,翟达明显感觉到有一位院士,对整个项目是不以为然的,天然的带着一种轻视。
不知道是不是龚长章说的,信奉“软件模拟”才是正途的那位。
这人不看好JF
期间翟达还看到了龚长章,正在带队做最后的检测工作,他手上的夹板已经取下,但依旧有一种保护性的不自然。
半个小时后,整个项目值得参观和讲解的东西,就已经都介绍完了,整个流程不到一小时。
没有办法,JF ,更不用说展厅了。
甚至会议室里,都没有那种巨大的会议桌,而是课堂一般的小板凳排排坐,索性就取消了这个环节。
短暂的参观后,一行人全部来到了中控室侧面,也就是耳房的二楼,那扇翟达熟悉的“玻璃窗”前。
从这里,可以一览整个激波风洞的全貌。
俞院士深吸一口气道:“那么各位,今日邀请诸位来,就是见证一下JF 。”
沉吟片刻,似乎是为了让项目更有吸引力,俞院士改口道:
“不不单单是国际领先,而是全球最大,最快,最有效的风洞!”
俞院士望着玻璃窗外的庞然大物,感慨道:“ ,至今刚好五十年我们从手工打造到有工业基础,从后学末进到领先全球,我犹记得那时条件之艰苦”
翟达在一旁听着,也颇为感慨,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坚持确实不易。
结果看到俞红孺院士在玻璃上反射出的古怪表情。
原来这位是在打感情牌啊!
这老头
一番回忆后,终于要进入最重要的时刻了。
俞院士拿着对讲机,朗声道:“各部门汇报情况!准备工作是否完成。”
“现场工程部完成,已退至安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