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这TM谁教给孩子的!

一晃眼,三天过去了。

三天里,翟达一家主要精力放在了租房上,这是一切安稳的开端。

另外,和哈工大的王春国校长坐下来聊了许久。

翟达和卢薇,是哈工大的特例,这是一开始就谈好的条件,但怎么个特法,还需要落在实处。

由校长牵头,这方案才能顺利的延续,所以校长办公室里翟达并未含蓄,而是诚恳的讨论了一番。

最后定下几个大基调:翟达和卢薇的学籍、学院、非学术部分管理办法,还是按照正常的来,关系上分别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学院。

班级上,也有一个形式上的所属,当然他们既不住宿舍,也不见得多少课一起上。

之后的真正体现“一生一策”的培养方案部分,分成两块,“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也是所有大学共通的。

前者也就是什么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等,只要是理工科都绕不开,后者顾名思义,每个专业都不同。

一般来说,本科新生在大二之前,都是以基础课程为主,专业课占比并不多,尤其是大一。

如果有倒霉孩子挂科,甚至可能大四还在学《高等数学》。

但毕竟翟达和卢薇是“宗门圣子”,本着“原则上都可以没问题,遇见问题都可以没原则”,在翟达的推动下,允许他俩将基础学科压缩到一至两个学期,最好一学期以内。

另外会有一个专门的“导员”负责二人,处理一切学杂事务,比如怎么上到分属不同年级、乃至不同专业的课程,安排不属于自己学年的单独考试。

学校只有一个要求:学有余力、加快进度可以,触类旁通也可以,你学一半转专业都行。

但规格和考核标准不会变,毕竟哈工大的校训就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特殊的人才,要用灵活的培养方式,但不能用灵活的规则标准。

当然,如果翟达和卢薇体验一段时间后感觉这样玩不转,压力太大也不用紧张,再调整就行。

校长室里,超规格接待的王春国校长喝了一口茶,笑呵呵的说道:

“小翟,小卢,你们二人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学习能力和自律性我都是不担心的,但大学和高中毕竟不同你们除了学习,找准自己的方向更重要。”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