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上奏

小吏们出动,对那些在民间有名望的,上了年纪的,身边没有亲友的百姓们分发奖励和救助。

郡内的百姓们活了这么多年,还是头次碰到官差们来发东西的。

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日,朝廷和地方都没有发过奖励,抢东西的次数倒是越来越频繁,那些官吏们也都很懂事,说是新太守到来之后,看到民生疾苦,故而如此。

百姓们也不会因为这些东西就感恩戴德,但至少,他们对这位新太守有了些改观,便是装的,人家也愿意装,不像上一位,那是装都懒得装。

在初步推行了此‘仁政’之后,李渊急忙开始了第二件事。

他派人在静乐县招募了九百多人,用以开发静乐西边的大片荒地。

好消息是,静乐西边的这些荒地,是被荒废的耕地,这就免去了官府勘探和规划的工作。

在这个时代,要开发耕地绝对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这第一步就不容易,要考察土质,水源,地下植被,根据当地的情况确定种什么.而现在,他们可以直接进入第二项工作。

清理地上。

将开发地区的树木砍倒,树根都要翻出来,杂草要清除干净,根部也要翻出来,至于石块之类的,还得等下一个流程。

当官吏们走在路上,大声宣讲官衙要征募民夫,往城西做事的时候,城内的百姓们还颇为惊讶,而后如保长里长之类的也得知了具体的消息,开始向百姓们宣讲。

隋朝的制度,对地方的统治力还是不弱的,毕竟五户就一个保长。

得知这是征募,过去做事能得到粮食的时候,百姓们还将信将疑,可如今城内大多数百姓都已经被逼上了绝路,家里是一点粮食都找不到,到了‘捡食’的地步,这捡食是当地人的说法,意思就是每天乱转,捡到什么就吃什么.

在第一天,就有三百多人决定参与。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