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你要做风清扬,还是岳不群?

她先在推特上发文,引起蛙声一片,尔后又截图转载到了内地的微博,深究起来其实是对整部剧本核心主旨的颠覆:

毕竟这不是一部历史正剧,而是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带着观众去体会和感受,以顾楠的视角去看待和影响历史。

你现在把它异化成一部单纯为帝王将相作传的剧情,对潜在观众的吸引力就大大下降了。

一时间,这样的论调和看衰拥趸无数,公智们交口称赞,留言互访。

仿佛车轮战一般,粉丝过千万的微博大v韩涵发博“点艹”龙作家,语气之中不是很客气:

我想先问一下问界的路宽导演,是否邀请了龙作家参与你们的编剧工作。

如果没有,你是怎么在剧本还没出炉,官方还没发声的当下,就自己臆测出这么多子虚乌有的剧情的呢?

其实仔细想来,你的这番高论,就是端着咖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点评陕北民歌少了点莫扎特的优雅,历史要是只盯着个体鼻涕眼泪的微观特写,那和拿放大镜数蚂蚁搬家有什么区别?

你说这部片子会拍成对帝王将相的歌颂,难道拍秦始皇就得先拍他痔疮发作夜不能寐才算客观?

我算是资深影迷,电视剧也是影视作品,如果要表达关于人的主题,我想看到的是刘伊妃扮演的女剑客从战场的尸体堆里爬出来,是她看着亲友一个个死去的孤独感,而不是拿着大喇叭站在城楼上喊着“我很惨”——

如果按照你非得拿着放大镜去拍人的要求,这应该是你想看到的内容吧?

其实谁都看得出来,你不就是想讽刺大国和小民的话题吗?因此借着这部电视剧指桑骂槐。

你要的只是符合自己意识形态的悲惨故事,真是令人作呕的双标和矫情,收起你那虚伪的一套吧!

……

韩涵的语气相对克制,毕竟龙映台的措辞也很收敛,属于绵里藏针,他也不好直接斩首。

但这样的论战并没有结束,正如前者所说,龙作家和相当多一类的公智本就是借着给这部电视剧挑错的机会讽刺时局,表达自己的正智立场。

这其中,楠方和自觉岌岌可危的乐视文化尤甚,本身也在做《还珠3》的湘台没敢参与其中,毕竟他们还是国营电视台,办台风格再“开放包容”也得有所克制。

龙映台被韩涵、余秋雨、易中天等国内学者和作家联合抨击,颇感孤立无援,决定打电话给老友求援。

与此同时,乐视文化的贾悦亭之前收买水军怒喷郑小龙,以及影射某人煽动挑唆名族问题的计划全部失效,盖因现在仍旧潜心在北美拍戏的路老板根本不会亲自下场,利用郑小龙就把京圈搞得自废武功。

乐视文化和楠方卯足了劲的发声像是拳头打中,甚至连郑小龙这个都伤不到。

这已经不是西方压倒东风,是如果让《太平书》的历史叙事正统地位确立,彻底叫郑小龙对《宫》所代表的辫子戏属于封建糟粕、文化垃圾的评价坐实,对明年即将上市的乐视文化以及头牌杨蜜而言就太不理想了。

看着网络上《太平书》引发的关于国内历史、文化、艺术的大论战,贾悦亭也想到了同一位份量颇重的人物。

而且对于这种以历史为骨、武侠为肉、奇幻为魂的复合型作品,他老人家最有发言权。

这里是香江传统的豪宅区,远离市区喧嚣,能俯瞰维多利亚港,视野极佳,隐私性强,有一位享誉华人世界的老作家在此处养老。

宅邸坐落于山坡上,绿树环抱,相对独立,邻近少有其他屋宅,非常宁静私密。

据老作家所述,自己从年轻时起就喜欢宁静的环境,以利于思考和写作,因此和第三任妻子林乐怡在此安度晚年。

书房的躺椅上,头发稀疏的老作家正靠在躺椅上翻阅《资治通鉴》,手边一杯龙井氤氲着热气,那也是乡愁。

妻子在身边削着苹果,在他看书时从不打扰,只自顾自地动作,偶尔剜下一块来,不由分说地塞进他的嘴中。

老夫今年 。

特别是林乐怡和老作家在婚前就商量好不再生育,但通过协议条款保证自己百年后,最后一任“少妻”的继承利益。

老作家一向精明。

也正因如此,管家轻叩房门,得了她的眼神示意才进来汇报:

“金先生,湾省的龙作家今天打了不下五个电话,我一直回绝说您去了山里,您看……”

金镛尚未开口,坐在一旁削苹果的林乐怡便冷笑起来:“叫她使劲打便是,跟人家磨嘴皮子磨不过,找先生做什么?”

“先生都这么大年纪了,就等着颐养天年,偏叫她多嘴再扯进那么多是非里去。”

人一老就通透,金镛也不外如是,他轻笑了两声:“我老啦,哪里还能到处鼓噪叫人讨厌呢?请她理解吧。”

管家应了一声便离开,去厨房洗手的林乐怡反倒接到一个莫名的电话,转而有些喜形于色地回来跟老头汇报。

“怎么了?捡着钱啦?”金镛起身活动筋骨,扫了妻子一眼,这句话也是在自嘲玩笑。

他的抠门名声不小,香江不少人叫他葛朗台,倪匡曾玩笑讲金作家走路都要低着头,就想着能捡着钱。

当然,大作家自己是不甚在意的,钱都到自己手里便好。

“差不多。”林乐怡笑道:“张晓卿打来的,说内地那家颇有来头、准备上市的乐视文化,想同先生谈谈合作。”

“张晓卿现在业务蛮好啊,都往内地发展了。”老头在窗前甩手,头也不回:“怎么合作?”

张晓卿是港股上市公司“世界华文媒体”的实控人,后者脱胎于金镛 《明报》。

在 ,把企业交给了张晓卿。

现在的他更多地是作为传奇创始人和文化符号存在,其作品和影响力依然是公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品牌遗产,但在资本和经营层面,双方已无直接瓜葛,只是和张晓卿私交颇深。

林乐怡走过来揽住他的手臂:“乐视文化愿意高薪聘请先生做他们文化项目的顾问,以a轮的价格邀请您参股。”

“参股啊?这的确是送钱来了。”人一老就通透,金镛也不外如是,他轻笑了两声继而道:“可这么大一块饼,我这口牙还啃得动啃不动啊?”

乐视文化找老金实属正常,既能叫他给自己说话,还能像拉拢张一谋等人一样有份量颇重的股东,可龙应台这些人,为什么也在这样的关节想到他老金呢?

除了他和湾省文化部门的关系融洽外,也因为自己在小说中一贯表现出的立场和倾向。

当然,直至今日,他也不认为是错。

试举几例——

老作家在此生唯一一部“史学思辨著作”《袁崇焕评传》中,充斥着为清军入关叫号、对清取代明表现出极大的欢欣鼓舞之情的论调。

如:总体而言,清朝远胜于明朝,从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位君主,与明朝的十六位皇帝相比,我认为在数学上根本无法比较。

因为前者得分颇高,而后者得分极低。

对于满洲人统治中原一事,现代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

满洲人建立的满清政权,无疑比明朝更为优秀。

这些观点我在小说中多有体现,希望将来能写成学术性的文章。

明朝是历史上最为专制、最为腐败、统治者最为暴虐的朝代,到了明末更是数千年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明朝理应灭亡,对于人民来说,清朝比明朝更为优越。

文人嘛,喜欢针砭时弊,发表高论再正常不过,几乎没有一个文人能忍不住不发牢骚。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