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扯下辫子,昂首向前

“我将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化概念引入国内,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向世界推广。”

“在国内我们有最大的电影公司和排名前列的互联网媒体,在国外和米拉麦克斯、狮门、迪士尼都是坚定和合作伙伴。”

“就像美籍华人iris女士所讲,中美民间有着深厚的交往基础,我们不必秉着非此即彼的冷战思维去思考问题,艺术和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命题。”

开门!自由贸易!

开门!文化输出!

这本该是美国秉持的立场,但不知道为什么在面前的中国富豪嘴里说出来没有一丝违和,因为他确实就是这么做的,顺历史大势而为。

艾略特无奈地喝了口咖啡,往日的醇香此刻尽显苦涩。

这是他职业生涯里少数的失败采访,尤其是在做了这么多准备的情况下。

他把话题和政治关联,路老板就搞艺术、文明、人性的普世价值锚定;

他搞中美立场的二元化,后者就搞双向文化的桥梁叙事,反讽他是冷战思维。

动不动来个用美食做噱头的生活化解构,根本不给他一丝一毫发挥的空间。

即便他从《历史的天空》时间线和人权问题的关联、路宽女友刘伊妃的国籍更改,以及他作品中从无对东大现实思考这几个方面,做了一定挖掘。

但显然还远远不够。

艾略特放弃了,在几个吹捧宣传性的问题之后,两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

他送受访者出门,两人在大厅中站定。

“路,我有预感,你即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是吗?借你吉言,不过我们中国人喜欢讲闷声发大财,我比较钟情这种感觉。”

头发灰白的艾略特笑着摇头,请他按照惯例在采访稿上签字留念,又客气地送他离开。

这位西方记者的立场并不是一味的反东大,只是作为新闻人,他们必须要挖掘有深度的内容。

无论亲中,还是反中,其实都是职业要求。

但这不影响他对真正的艺术家的赞叹,在现场观摩了奥运会开幕式后,没有人不会被这样事实上是超越了时代的科技美学所震撼。

因为这种技术水平和呈现效果的无人机,本就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产物。

旋转门将路宽的身影缓缓吐出,纽约的暮色正为曼哈顿的玻璃幕墙镀上金边。

艾略特望着他走向轿车的背影,恍惚间看见百老汇大街的霓虹在那道西装轮廓上流淌。

像镀了层东方的釉彩,又像西方文明投下的最后一道追光。

在经历过冷战、熟知西方排华历史的艾略特看来,这道追光留在在他的背脊上,好像百多年前李鸿章那根突兀的辫子。

而今这根辫子,似乎要被无数个同眼前这位一样的中国青年,狠狠扯断了。

。。。

艾略特彻夜未眠地赶稿,但并没有对采访内容做恶意的揣测和延伸。

不是他不想,但凡有一丝可以大做文章的所在,通过这位东大首富来键政一番,他绝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但路老板在北美不是没有发声的渠道,他无法对这种采访结果再做过分的“深加工”。

那怎么办?

捧杀。

我夸你和中国文化总没什么问题吧?

事实上, 《时代周刊》开年的第一版就是关于东大,那一期的标题叫:东大,一个新王朝的开始。

在艾略特这位纵横新闻界几十年的老记者看来,即便是这样的素材,也还是有发挥空间的。

你们吹军事威胁论、经济威胁论,我吹文化威胁论!

这又是一个新的命题,在北平奥运会开幕式后会更加深入人心!

就当事人来说,对《时代》周刊和艾略特会如何把控对于他的立场的措辞,路宽没有太大的担心。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现在的他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形象和口碑究竟是什么样?

说其人是思维西化的艺术家,那是胡扯。

从《返老还童》开始,至奥运开幕式结束,所有作品中传达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毋庸置疑。

但说他是大国沙文主义、民族主义分子,也不尽然。

别忘了,他是第一个在国内“鼓吹”好莱坞电影工业化的导演,问界是第一个和好莱坞六大达成拼盘的公司。

问界通过批片政策帮助迪士尼消化冗片,在刚刚上个月下画的《钢铁侠》中,他也是手把手把漫威带着叩门的“带路党”。

西方记者和政客们再怀疑他的立场,也绝难对这样的事实矢口否认。

就凭借他现在的《电影促进法》咨询委主任的职务,六大和美国电影协会只会更加认同他世界公民的身份,以期通过他影响蓝海市场的电影政策。

青年导演如同一位行走在东西方文明钢丝上的平衡大师,左手捧着《论语》,右手拿着《圣经》,用商业人格来增强欺骗性,把产业布局转化为文化缓冲带。

他在竭尽所能,把美利坚对他的意识形态领域审查向后拖延,为未来布局争取更大的空间。

虚虚实实之下,无人可以看清穿越者的真实面目。

路宽在采访结束后没有立刻飞往洛杉矶同刘伊妃汇合,他与保尔森在很不起眼的交易室会面,沟通即将进入大高潮的金融危机。

老保!我想吃鱼了!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