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不会拍电影了

宋嘉笑道:“导演,要不你把这个角色写成有东北血统的得了,我是真尽力了。”

路老板又和他们聊了一些拍摄的琐事,除了周讯外,几乎都是第一次合作。

不过王保强是问界的艺人,对他的风格有所耳闻,胡君的业务能力抗造,不消多提。

也许就宋嘉要再适应一阵,说不定还要多哭几次。

“导演,该出发了。”赵飞敲门进来,跟几位演员笑着点头。

“走吧!”

路老板打量了几人一眼,见没有穿亮色衣服的,心道都是本分职业的演员,这些细节还是照顾到了。

今天的开机仪式会有敬献圈和默哀纪念,衣着要以黑、素为主。

下午三点四十分左右,市中心新华道以南的大地震纪念主碑前,天空也会意到了人民的缅怀和哀痛,显得异常阴沉。

四十二分,塘山电视台的主持人掐点宣布开机仪式正式开始。

路宽和赵永、高城盛分别代表三个电影投资方,向抗震纪念碑敬献篮。

全场起立,为二十九年前因地震罹难的二十四万同胞默哀,三分钟。

紧接着是赵书记和陈市长代表塘山方面感谢《大地震》剧组的辛苦付出。

感谢家乡父老的衷心支持,相信在路宽导演的带领下,一定能够拍摄成功。

路老板的发言比较简短,对于他来讲,这部电影的意义更加重大,他肩膀上承担的压力也更多。

“二十九年前,奔赴前线抗震救灾的战士们给全国人民立下军令状,绝不退缩,扛起拯救生命的重担。”

“今天,我在此代表《塘山大地震》剧组也立下军令状,一定不辱使命,拍好电影。”

“刚刚的默哀,就是我们对逝去的同胞、和在场所有塘山父老乡亲无声的宣誓和保证!”

还没等塘山籍的主持人哽咽着串场报幕,台下坐着的黑压压的塘山百姓们都起立鼓掌,年纪大的已经开始抹起了眼泪。

问界视频前的在线观众人数刚刚突破 。

不断飘起的弹幕,几乎没见到洗衣机的字眼。

平时调侃路老板是出于对公众人物的娱乐。

但在家国大事面前,大家都给予勇担重担、又才发起问界教学楼捐建项目的青年导演真诚的认可。

这种正面形象的树立和声誉的打造,就是从这一件件小事中累积起来的。

缅怀默哀活动结束,进入电影主题的访谈和提问,主要目的还是突出和点出电影噱头,方便媒体和剧组宣传、炒作。

《中国电影报道》记者提问:“路导,请问这部电影的特效预算大概是多少?有什么观众值得期待的部分?”

这种就是关系好的媒体和记者,知道你开发布会的目的,专捡好出彩的问题问。

车马费安排!

“总投资2.8亿人民币,特效预算大概在 。”

“国外部门的特效费用很高,这个数字已经是尽量压缩了。”

路老板顿了顿:“至于观众们可以期待的部分。”

“去年应该不少观众看过罗兰导演的《后天》,对灾难片中惊悚逼真的特效感同身受。”

“这部《塘山大地震》的特效场景和逼真程度,比之《后天》只多不少。”

还是有记者喜欢刨根问底的:“路导,说一说细节嘛。”

路老板瞥了一眼《京华日报》,会捧哏,车马费加200。

“首先,我们拍摄采用的是red-one的4k摄影机,这种摄影机就是专门为特效电影制作而生的。”

“我们在《异域》中也是用的这台摄影机,能够在保证与 。”

“同时,好马配好鞍,我也鼓励各位现场和电视机前、问界视频前的观众朋友,在电影上映时到我们问界嘉禾的imax巨幕去观看影片。”

这词儿听着太陌生,别说现场的观众了,好些看直播的电影发烧友都不晓得。

问界视频前,顾小白在弹幕上科普:

“imax比一般影院的银幕大,通常是 ,很适合看特效片。”

屏幕上的意见领袖路老板也在耐心介绍:“imax的视野范围更宽广,在播放大片,尤其是展现宏大的战争场面、壮阔的自然风光或者超大型的灾难和科幻场景时比较逼真。”

他插播了一段广告:“现在全国几乎所有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问界嘉禾影院,都会有至少一块imax银幕,欢迎大家去体验。”

国内第一块imax银幕诞生在 ,全国不超过二十块。

这一世的路宽把问界嘉禾的发展都交给了高骏和公司高层。

除了对影院在内地的开办地点做出指示外,imax大屏是他唯一的战略决策,当然目前只是少量铺排。

这当然是出于领先内娱电影业的战略眼光:

首先是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

从 《英雄》开始,国内电影市场进入大片时代。

远的不提,就拿 《无极》和2.8亿的《塘山大地震》捉对厮杀,翻过年还有1.5亿的《夜宴》。

通过问界嘉禾的巨幕影厅提前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等进入了大片时代,问界嘉禾自然会是观众的首选。

其次,有喜欢喝酒买酒的书友都知道,无论什么白酒品牌,基本都要覆盖百元的平民价格段, 。

有没有高档,决定了你这个品牌的形象和咖位。

为什么提到茅台都知道是硬通货,提到牛栏山就知道是口粮酒?

一个道理。

在 ,就是为了提升问界嘉禾影院的稀缺性,定位高端形象。

同时,在大片云集的好莱坞进口片中,问界嘉禾也会成为他们沟通和合作的首选,便于议价。

一家塘山本地的媒体记者提问:“路导,请问影片是定位什么风格?是好莱坞灾难大片,还是我们传统的抗震救灾主旋律电影?”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也是我和刘编剧在创作之初的最先定下的基调。”

“简单来说,我们这部电影是用好莱坞的技术,讲中国人的故事。”

路老板把话筒换了个手:“我只能说,全片如果非要拿出一个标准来约束,那就是真实。”

“我们的剧本是采访了不下两百个幸存者,从他们口中搜集到的当年的故事。”

“什么泅渡救险、废墟挖人、父母救子,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没有夸大也没有矮化。”

“大家看到的是真实的地震,真实的情感,真实的希望。”

别开生面的开机发布会很快就结束了。

晚上剧组首次聚餐,路老板带着赵飞等人敬了几圈酒,回宾馆倒头就睡。

翌日早晨8点,剧组所有成员准时集合,无论昨天喝得再大,一个迟到的都没有。

片场各司其职,秩序井然,看得首次合作的胡君和宋嘉都暗暗咋舌,像是进了军营一样。

特别是宋嘉,这是她第一部电影,尽管她自己也没想到怎么就有馅饼掉头上砸中了自己。

一定要好好演,拼命演,争取跟路导还有再合作的机会!

例行的走位、打光、预演,微调,将近9点,《塘山大地震》的第一场第一条开拍。

灾难片的叙事一般比较乏味,因为大家都知道你要讲什么。

无非是灾难前的风平浪静,灾难中的特效场景,和灾难后的感人肺腑,浴火重生。

怎么才能拍出新意来?

金熊奖导演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这是开篇,也是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必须要让他们看到一些特别的东西。

所谓开篇致胜,这是无数影视经典的法宝。

比如永远的教科书《公民凯恩》中,影片以一个极具冲击力的长镜头开场。

画面中是一座被黑暗笼罩着的神秘大庄园,镜头缓缓上移,穿过带刺的铁丝网,越过写有“禁止入内”的牌子,最后定格在一扇透着微光的窗户上。

长镜头拖着观众的眼睛进入室内,一个男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只说出了“玫瑰蕾”这几个字后便离世。

浓厚的悬念氛围,让观众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玫瑰蕾”究竟指代什么、这个男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也为后面通过不同人的视角去回溯主角凯恩的一生做了铺垫。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