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安寧在电话里就是这么说的。从机场接到林思成,他当面也是这么说的。
“他那是谦虚!”景泽阳嗤之以鼻,“你们知不知道他在文研院干嘛?指导项目。知不知道受他指导的都是谁?”
“文研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正高级研究员……好大的一群。而且其中好几位都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连咱大伯见了,都得主动握手!”
两个女孩愣住,眼睛一点一点的瞪大。
在文研院指导项目?
文研院虽然算不上顶级的研究机构,重要性比不上军工、科技、航天等部门,但怎么也是国家级的研究中心。
从里面隨便拎一个实习研究员出来,在外面都是正儿八经的专家。林思成才大学毕业,能指导什么?
“不信是吧?我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信……”
景泽阳“嘖”的一声,“你们是没见今天那个场面:文研院专门为他开了欢迎会,从前到后一个小时,掌声就没停过。林思成就准备了十分钟的讲话稿,但愣是半个小时才讲完……”
“我当时都被惊呆了:別说他只是王三叔的学生,就算是王大爷王主任(王齐志的父亲)来了,有没有这个待遇?”
“之后到实验室,一群五六十岁的专家和研究员围著他叫老师,又是请教又是指点,我才知道:他是专程被文研院请来,指导项目的。”
“据说是他研究出了什么bta技术,具体是什么我也不懂,只知道和考古和文物有关。但马院长在会上亲口说:这是十一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从筹备开始到现在,文研院已经研究了近五年……
但林思成后发先至,只用了一年时间,但研究成果至少领先文研院、国博十年以上……而且不止是国內,包括国际上,他也是独一號,一骑绝尘,莫望其项……”
景泽阳越说越兴奋,秦若之和景素心木木愣愣。
她们倒是知道林思成在西大办了一座文物研究中心,规模不小,文物也不少,听说研究能力也很强。
去年去西京玩,叶安寧还带他们参观过,说是林思成白手起家,积土成山,中心从无到有,只用了半年时间。
当时她们还想:林思成確实挺厉害,不怪一向眼高於顶的叶安寧,突然就春心萌动?
但她们没想过,林思成能厉害到这种程度?
秦若之和景素心再是不懂,也知道十一五重点科研项目,自然基金、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什么概念:一个项目,三个国家级的指標……
两人面面相覷。
突然,景素心想了起来:“不对啊,我们上次去的时候,安寧说林思成的那个中心主要研究文物修復?”
“不是他那个中心,是王三叔的实验室。不过王三叔只是掛个名,项目从设计到具体研究,一直都是他负责。”
“你们肯定想不到,他手下都是些什么人?用张老院长的话说:来文研院洗试管都够呛……我当时就想:等於这个项目,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林思成的功劳。关键在於,他没毕业,就把项目完成了。那时他多大,二十,二十一?”
景泽阳手一摊:“想不通是吧,我也想不通……”
两个女孩继续沉默,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想也能知道:既然是学校下属的实验室,林思成肯定用的是同学、校友。
如果这些人能力真那么强,早就研究出来了,何必等林思成?
说来说去,还在於林思成。
而二十一岁的时候,自己在干什么?
不用回忆,看看景泽阳就知道:没心没肺,吃喝玩乐。
而二十一岁的林思成,已经站在国家级的研究殿堂,主持国家级的重点项目,指导一群他能叫伯伯、乃至爷爷的专家搞研究。
照这么一想,感觉自己之前的二十多年,全活狗身上去了?
两人面面相覷,怔愣了好一会,又看了看景泽阳。
“別看我!”景泽阳撇了撇嘴,“言哥的原话:景三儿,你脑子秀逗了,和谁比不好,你和林思成比?八辈子也赶不上……”
“啊,言大哥也认识林思成?”
“只是他认识林思成,林思成不认识他……但这个放在后面再说,咱们先算算帐。”
景泽阳懒洋洋的往后一躺,“驴都知道,上磨前得先添把料。你俩倒好,拿弟弟当日本人哄,眼睛一蒙,再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知道拿鞭子抽……”
“呵”的一声,景泽阳斜著眼睛,“来,谁来说说,为什么没人跟我说过,林思成是个捡漏高手?”
两个女孩愣了一下:“啊,他又捡漏了?”
“好一个『又』?”
景泽阳一声冷笑,又拧巴著脸,像是丟了十个亿的模样,“你们知不知道,我们今天去哪了?潘家园!从前到后,林思成问了我三次,整整三次:景哥,你要有兴趣,就挑一件,我帮你把把关……”
“我倒好,压根就没搭茬……我当时就想著,隔行如隔山,研究是研究,鑑定是鑑定,文研院的研究员那么多,也没听说过谁捡了漏,谁发了財。
我当时还好心劝林思成:林表弟,千万別被坑了……这地儿別的不多,就三多:假货多,傻子多,骗子更多……但你们猜怎么著?林思成眼睁睁的在我眼前捡了三次漏。
特別他那个长两眼睛比瞎了还不如的助理,看一件是假货,再看一件还是假货,最后都要放弃了,愣是被林思成劝著,近乎於白送似的给他挑了一件板。知不知道人了多少钱?八百。又知不知道那玩意值多少?十万……”
“我要知道林思成有这能耐,我哭著求著也得让他给我掌一眼。而林思成主动问了我几次?三次啊,整整三次……一想起来当时我是怎么推辞的,我就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