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乾隆鉴藏章

rmb:无底价。

叶安宁又努力回忆:“取云、用则行之,没什么印象?”

林思成点点头:“我也没印象。”

叶安宁又低下头:“材质都只算一般,刻工好像也一般,也就玛瑙的稍好点……咦,这是什么,感觉挺卡通,像是鸳鸯……第一次见这样的钮?”

林思成又点头:“确实挺少见!”

叶安宁略带狐疑:“那你看这么认真?”

林思成没说话,只是笑了笑。

材质确实一般:第一方是和田玉的点墨玉,比起白玉,青玉,价格要低的多。且墨点分散,忽浓忽淡,这种都是论斤卖。

第二种是四川白玉,土泌忒重,玉已经被染成了土红色。

第四方直接成了寿山石。

唯有中间红玛瑙的那一方好一些。

材质为南红玛瑙,放在现代,价值只是一般。但在古代,这种以色为界,上部纯色,下部夹白的,有个特定的名称:俏色缠丝玛瑙。

从唐到清,皆视为玉中极品,一旦发现,一律进贡,民间少有流传。

比如这一件:

说完材质,然后再说雕工:其余三件的工艺都只是一般,但这一件:鸟羽为浅浮雕,印侧饰纹则改为减地浮雕,刀工连贯流畅,凸起弧面圆润,线条层次分明,抛光柔和自然。

如果总结一下:雕工细、精而薄、底子平、线条直……寥寥几笔,入化传神。

说简单一点,这种刻工,已经到了反璞归真,大巧不工的程度。乍一看感觉一般,实则千难万难。

所以林思成越看,越感觉这是乾隆时期内务府玉作坊的乾隆工。

反过来再看这只鸟,如果这方印确实是出自内务府,以印材为上红、中粉、下白来推测:上为朱雀,中为赤火,下为白云。

所是,很可能不是鸭子,而是朱雀鸟。

但问题是,看台签上印文的说明,又感觉不太像?

因为只要是送到内务府玉作坊刻的章,必会将原料与设计图样呈皇帝御览。所谓取云,本身没什么来历,取“停云”、“休云”都比这个有意义。

“用则行之”,出自《论语·述而》,全文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是你用我我就上,你不用我我就老实待着。

以清朝历代皇帝的尿性,不可能引用这种颇具消极意味的古谚刻章,贬斥的意为又太重,也不可能赐给大臣。

如果是被贬官的雅士自刻的闲章,倒是有那么几分可能。

一时间,林思成也不好判断,正仔细琢磨,身后传来脚步声。

两兄妹并肩而来,乍一看,依旧和之前一样。但不论是林思成还是叶安宁,都能看出卢真眼底掩饰不住的那丝兴奋。

不是……这哥们,真当那方龟钮铜印是汉印了?

下意识,林思成回过头,看了看叶安宁。

叶安宁隐晦的瞪了他一下,意思是你少管闲事。

完了。

少一点,也得被叶表姐坑个几万,十几万几十万也说不准。

正转念间,卢真凑了过来。

“看什么呢,清代闲章?啧,几方都挺不错?”

仔细瞅了一眼,卢真略带揶揄:“无底价起拍,肯定能捡个漏!”

林思成点点头:“我也觉得!”

卢真愣了一下,眼神又古怪起来:材质一般,刻的更一般,印文也没什么来历,你能捡什么漏?

但他要去求证那方龟钮汉印的来历,暂空没功夫坑叶安宁林思成,只是笑着回了一句:“对,肯定捡漏!”

话没说完,他又急匆匆的往外走:“卢梦,走了!”

“你先去开车!”

回了一句,看他出了展厅,卢梦拉住叶安宁的手:“安宁,我哥心眼不大,你们别上当!”

叶安宁怔了一下,只是点了点头。

又拍了拍叶安宁的手,卢梦也出了展厅。

林思成看着她的背影:“你这同学对你不错!”

“还行!”叶安宁点点头,“但她是她,她哥是她哥!”

看来是坑定了?

坑就坑吧,开典当行的,也不在乎那几万十几万。

转着念头,林思成转过头,琢磨那方印。看了一会,他又招招手:“你好经理,能不能上手看看!”

“当然!”

回了一句,工作人员拿来钥匙,打开了卡锁。

随后,一组四方闲章,整整齐齐的摆在林思成面前。

搅屎棍不在,林思成也懒得装模作样,直接拿起了那方朱雀印。

刚一入手,他心中一动:这触感,这细腻程度,典型的清代宫廷苏州工。

再看印文,他先是一怔愣:这哪里是取云,分明是“丛云”。

别说他,随便找个懂金石篆文的外行过来,也能认得出来。

按理来说,西冷印社以篆刻起家,一百年的老字号,应该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才对?

正狐疑着,林思成的眼皮止不住的跳了两下。

丛云……丛云……

夭寿了,这是乾隆专在书画上留印的鉴藏章……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