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木瞪着眼睛:用退化的劣质瓷推导精品瓷的巅峰工艺?林思成,你这不是扯淡?
制瓷工艺中最复杂的哪个环节?
烧制。
要知道怎么控温:分几个阶段,哪个阶段多少度,是素烧还是釉烧,是投柴还是投煤,频率多少。
更要知道气氛:是还原还是氧化,更或是中性,怎么量化,怎么控制。
更关键的是要搞清楚,这种釉色的呈色主体元素:是铁、铜、硅、钙,更或是哪种微量元素。
说直白点:虽然都是白瓷,但粗白瓷和细白瓷用的压根就不是同一套烧制工艺。包括温度、氛围,乃至釉料配比。
就说一点:为什么古垛和上下八里发掘出来的是青白瓷和黄白瓷,而不是卵白玉?
说是工艺退化,其实是核心技术已断代,至于断的是哪一部分,连金代的古人都不知道。如果古人知道的话,就不会越烧质量越差,最后不得不转烧黑瓷。
所以,想要复原工艺,就只有一个办法:需要海量的卵白玉精瓷样本,通过分析化验,不断推导,一点点的健全数据。
但就这几十公斤?
不是孙嘉木小看他:别说林思成,中科院来了都不行……
孙嘉木盯着他:“林思成,你要不好说,我来和地方部门沟通!”
林思成笑了一下,又摇了摇头:“谢谢孙处长,但这些,都是提前说好的……”
又是这一句?
让他进专家组,负责新石器遗址的时候,他就这么说:谢谢孙处长,和省文物局说好的,要先找到卵白玉遗址……
孙嘉木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又叹了口气:算了,不劝了。
说心里话,对林思成而言,走的太顺,也并非全是好事。
早点搞砸,也好早点让他进文物局……
暗暗思忖,孙嘉木抬起头:“林思成,要不咱们打个赌:你要能复原出工艺,但凡能烧出一件仿品,剩下的局里给你包了:期刊推荐、申报考古发现、申遗……你连计划书和申请书都不用作,到时修签个字就行……”
“如果复原不出来,那就别钻牛角尖,先帮我把南台地遗址弄出来。完了之后,河津窑肯定要进行系统性的发掘研究,窑址全是你找出来的,你得负责到底……”
林思成的眼睛“噌”的一亮:还有这样的好事?
看他跃跃欲试,感觉不大对劲,孙嘉木连忙打补丁:
“先说好,只限细白瓷样本,你研究完就算完,别拿粗白瓷糊弄人……还有,说不好河津窑得搞两三年,你考虑清楚……”
何止两三年?
前世,河津窑断断续续,整整发掘了五年多。五年的时间,他硕博连读都够了。
当然,那是他赌输的前提下……
暗暗转念,林思成笑眯眯:“孙处长,君子一言?”
孙嘉木斩钉截铁:“驷马难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