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愣好久,一群专家回过头,看着引擎盖上的那几张图。最中间的那一张,偌大的“北涧”两个字,像是针一样的扎进了瞳孔里。
其它的窑址林思成是怎么找到的,他们只是听说。但后面几处,孙处长亲自跟着看过:
一处比一处准,一处比一处快。
一周之内,找到了四处窑址,平均两天不到就一处,比传言中的还要夸张。
包括林思成画的那张图,专家们昨天也见过。当时还私下讨论了一下:
根据已发现窑址,推测疑似存在的遗址范围,这本来就是野外考古的必修课程。
但有一点:即便推测,只是推测大致范围,而非确切地点。而林思成那张图上的北涧有多大?
只是固镇村北的一处台地,当地人称北涧疙瘩,总面积不过三亩大小。
这已经不是推测范围,而是直接指定,所以专家们都有些怀疑。
好了,亲眼见到了,不用怀疑了吧。
林思成让方进收拾图纸,他没坐车,而是提着探钎下了沟地,顺着田道往北走。
孙嘉木和一群专家紧随其后。
王齐志跟在最后面,暗暗的叹了一口气:就说放着遗址不发掘,孙处长却给专家团放了一天假,又带到这儿来参观?
来,都看看,别觉得人家年纪小,人家是有真本事的。
等于无形中,把林思成的权威竖立了无限高。
等以后哪一天,林思成万一进了文物局,再让他接手什么考古任务,或是负责什么研究项目,是不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王齐志敢保证,到时绝对没有人反对。就算有人不知情,想置疑,也会先打问打问。然后一听,好家伙……这还置疑个屁?
别说,孙处长想的挺远……
不过三百来米,转瞬就到。
谈武已经安排人立好了围栏,将整座台地圈了起来。四台钎探机由外到里,正在探边。
田杰和高章义各领着一队人,已经将探明的两处灰坑揭开了面。
没敢用村民探方,坑底全是技工刮面。县里抽调的工作人员站在坡中和坡顶,居中转运文物。
坑上面铺了软毯,七八个文物局的科员正在用毛刷细心的清理瓷片。
再看清好的那些,一群人愕然不言。
白瓷,好多白瓷:剔、刻、印、白釉。
碗、盏、盘、瓶、匣、枕……应有尽有。
还有少量的黑瓷和三彩陶,但数量不足三分之一。
看了一阵,孙嘉木拿起一块白瓷片,眼睛眯了一下:胎白质密,既坚且薄。
有多薄?
也就将将一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