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就和本地那些同行津津乐道,赞不绝口的那两次一模一样?
第一次一钎子就扎到了木灰池,第二次同样是在山上转了一圈,就画出了窑场的布局图。
找墓盗墓他不懂,但干了半辈子的勘探考古,耿嘉木难道连这个也不懂?
他算是明白了:林思成有意的避重就轻,所以听起来才那么简单。其实找这座墓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在一片没任何标识的荒滩上找一座地下遗址。
说白了就两个字:专业,甚至专业到了极致……
琢磨了好一阵,孙嘉木长呼了一口气:人才!
怪不得吴副司长念念不忘,一心想把他弄到考古司?
可惜,人各有志。
转念间,孙嘉木又皱了皱眉头:找倒是找到了,但怎么发掘?
不能仅凭一句:这下面有瓷器,很可能是宋代白瓷,就把好好的墓给挖开?
都说死者为大,哪怕现在是新时代,考古发掘也没有这样发的。就像郭院长主动掘开了定陵,招来了多少骂名?
正转念间,林思成蹲了下来,挨个翻了翻几块砖饼,最后拿起最底层的那块,看了好久。
而后叹了口气:“老师,咱们报警吧!”
报警,报什么警?
王齐志一头雾水,和孙嘉木对视了一眼。随即,两人若有所悟:这墓,已经被盗过了?
不然林思成报什么警?
下意识的,两人盯着林思成手里的那块砖,看了几眼,又瞅了瞅其他几块。
好像……没什么区别?
那林思成是根据什么判断,墓被盗了?
好像看出他们在想什么,林思成把几块砖一一摆开:“其实还是有区别的:刚拆开钎管的时候,上层的六块颜色稍浅,近似棕褐,最底层的那块颜色近似棕黑……这是因为底层的青砖长期处于有氧环境,墓砖中的铁元素已氧化为四氧化三铁(黑色)……”
“而其余六块中的铁元素在缺氧环境下以二价态稳定存在,所以最初呈黄色,骤然进入富氧环境后迅速氧化,在极短的时间内转化为三氧化二铁或四氧化三铁,颜色由黄变红,再由红变棕,再由棕变黑,最后才成了棕黑色。所以现在乍一看,好像还是一模一样……”
“其实细微处,还有是区别的:长期氧化,氧化铁体积大于原铁元素,导致砖体内部应力增大,内部黏土结构早已缓慢分解,处于虚有其表的脆弱状态,一触就碎……
但骤然氧化这六块,只是化学结构发生改变,原分子结构变化的没这么快,所以内部应力变化不大,硬度依旧很高……”
说着,林思成一手一块砖饼,搓了一下。轻轻一碰,最底上的那块上的砖粉“黍黍黍”的往下掉,但另一块之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惊疑间,孙嘉木也拿起了一块,用力的用指甲抠了一下。别说掉粉了,他连个印都没掐出来。
瞄了一眼王齐志,两个人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