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

两台大型的起重机停在仓后,吊臂直直的伸了进来,底下吊着长方形的吊篮,少说也能同时容纳五六个人作业。

仔细再看:铲、刷、签、锄、尺、盘、仪,应有尽有,摆的整整齐齐……这难道不是可移动式悬吊操作平台?

仓顶有换风通道,四周摆着加湿器和烘干机。相对简易,但功能一点儿都不少:

能净化空气,能过滤粉尘,更能保持恒温恒湿。不但可以避免二次污染,更能避免文物出土后劣化。

坑壁外围全都铺了防尘毯,再往上,全景室的功能室一间挨着一间。

便携检测、数据采集、应急处理、文物暂存、临时试验,以及防火防盗,安全联动。

甚至于连外墙的墙体都是双层设计,里面填充了保温的岩。

一群专家面面相觑:防护区、检测区、处理区、暂存区、实验区,竟然一处都不缺?

也就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比较少,不然绝对能称得上实验室级精细化作业平台。

特别是这一套成体系的发掘流程,这难道不是部里去年才开始提倡的“出土即保护?”

问题是,局里今年初才准备试行,才刚形成文件,包括配套设备、舱体规划、内部布局都还在设计当中。

结果,地方上先搞出了一家?

吴晖和孙嘉木细细打量,来回看了好几遍,最后又看了看林思成:“这是小林设计的吧?”

“算不上设计,只是照搬文物局的思路,所以两位领导才觉得眼熟!”

林思成笑了笑,“元旦前,老师回了一趟京城,回来后说文物局准备搞实验室级精细化作业平台。然后我让老师找来文件,琢磨了一下……”

然后一琢磨,就搞出来了一座?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