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绰绰有余

两人一问一答,问的直指中心,答的简明扼要。

其余人默不作声。

乍一听,好简单?

就一个钙,再加一个碱,三份报告一对比,一目了然。

但要搞清楚一点:发现北午芹遗址到现在,不过一周过一点。林思成的实验团队得下多大功夫,才能研究的这么清楚?

再打个比方:这三份报告中的钙、碱含量,是来源于天然瓷土,还是后期添加,添加来源是哪一种:是石灰石,是草木灰,还是瓷石(钾、纳长石)。

想弄清楚,只能逐一化验,挨个排除,每一种都得经过上百或几百次的实验,再经过总结、分析等等才能得出的最终结论。

不好确定来源还是其次,关键是其中的平衡值:原料不同,其中含有其它微量元素就不同,对结釉、呈色的影响就不同。少一种或多一种,或是差一个百分点,结果就会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谁都没有想到,林思成竟然研究的这么快?

更没想到,姚建新一问,他竟然一点都没含糊,更没半点隐瞒?

等于陶研所和文遗院完全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建模,而不是从头开始研究。算少一点,至少顶得上三到四个月的进度。

姚建新脸上堆笑,不停的说谢谢,水即生目光闪动,心中五味杂陈:

进实验室之前,他仅仅只是想和林思成探讨一下邢窑,真没想过他会讲这么多,讲这么透彻。

客气了好一阵,一群人簇拥着水即生离开。门刚一关,几双眼睛盯了过来。

就挺想不通:既然双方是竞争关系,林思成为什么还要讲这么多?

看到这些人的表情,王齐志和赵修能暗暗叹气:你们看林思成做什么?

有这个功夫,你们还不如看看黄智峰黄教授。

实验室一直都是他负责,这些数据真那么重要,黄智峰能摆在桌子上,能随随便便的就让外人看到?

估计顶多算是皮毛,甚至可能连皮毛都算不上。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是黄智峰故意摆在这里,让外人看的……

一看就知道他们想歪了,林思成摇了摇头:“不至于故意误导,我说的那些,也确实是研究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研究河津白瓷哪一时期的工艺,不管是唐,还是宋,更或是之后的金元,必然绕不开。”

但要说有多重要,也就那样。

因为卵白玉的工艺核心并不在于钙多钙少,或是碱多碱少,又需要多高的炉温。

而是高温环境下釉面结晶的还原过程。

多少度的时候供多少氧,或是不给氧,持续多久,需要产生多少一氧化碳和氢气。又需要产生多少游离元素,导致化学还原的是其中的哪几种。

看那三份报告:氮、硅、铬、锰等微量元素几十种,含量各有不同,天知道起了作用的是哪几种,标准剂量又是多少。

就好比买彩票,只是三十来个数字,却能排出上千万个组合。只有找到最准确的那一组,才能搞明白卵白玉为什么半润半透。为什么放一千年,还跟新的一样。

说直白点:那几份报告只是研究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果想最终复原工艺,基本用不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